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与餐饮市场多元化发展,西餐门店在国内经历了从小众到普及、从单一业态到多元布局的转变,已成为餐饮行业中重要的细分领域。日前,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西餐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西餐市场规模为792亿元,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元。品牌正通过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深化中西风味融合、升级用餐氛围与场景化体验等举措,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
西餐赛道整体稳健增长
近年来,西餐赛道整体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但受市场环境变化和消费观念日趋审慎的影响,赛道增速有所放缓。《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西餐市场规模为792亿元,同比增长4.5%,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元。截至今年8月,全国西餐总门店数为9.1万家。
从西餐门店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的西餐门店数量最多,占比为34.7%;其次是华南和华中地区,门店数占比分别为18.8%、12.8%。同时,各线级城市均有一定的西餐门店分布。其中,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西餐门店数量占比均超过了20%;四线城市、五线及以下城市的西餐门店数占比也超过了10%;一线城市的西餐门店数占比则为9.3%。从西餐门店密度来看,东南沿海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拥有较多的西餐门店。其中,上海、福建、广东、浙江4个省级行政区的西餐门店密度位居前4,平均每万人拥有超过1家西餐厅。
此前以单店为主的西餐,近年来也在加快连锁化进程。《报告》显示,去年全国西餐品牌连锁化率已达到17.1%,较2022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预计今年西餐连锁化率将继续提高至18%。整体来看,西餐仍以单店和中小规模品牌为主。截至今年8月,近九成西餐品牌的门店数在10家及以下,规模化程度有待提升。
从综合型西餐到大单品主题店,西餐赛道进一步细分。目前,西餐赛道已有一批主打法国菜、意大利菜、墨西哥菜、俄罗斯菜等的综合型西餐品牌。同时,还有一些西餐品牌选择走单品聚焦路线,深耕牛排、比萨、意面、汉堡、美式烤肉、西班牙烤肉等细分领域。
《报告》认为,长期以来,西餐一直是高端餐饮、精致餐饮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近年来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高端餐饮举步维艰,一些高端西餐品牌纷纷闭店退场或降价求生,高端西餐的生存空间不断收窄。与此同时,西餐门店的人均消费也在持续下滑。截至今年8月,全国西餐门店的人均消费已下滑至87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0%。其中,主打法国菜的餐厅门店降幅最大,人均消费从去年8月的305元下降至263元,同比降幅达到13.8%;俄罗斯菜和意大利菜餐厅门店的人均消费同比降幅也均超过了10%。不过,随着消费者对兼具视觉美感与味觉享受的“漂亮饭”的需求持续增长,一些西餐品牌借助高颜值摆盘、绚丽色彩搭配以及出色的服务互动脱颖而出。
多维创新助力品牌发展
《报告》显示,近年来,在西餐赛道发展步伐趋缓的背景下,品牌积极谋变,多维度创新,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产品创新步伐加快,月度与季度推新已成常态。从上新节奏来看,部分西餐品牌的上新频率较高,均超过了1次/月;从新品类型来看,今年1—7月,西餐品牌推出的饮品甜点类的新品占比最高,占比为19.1%,其次色特色菜类、牛排类等;从产品创新维度来看,西餐品牌近年来主要围绕食材、烹饪技法以及风味等方面进行产品创新。
品牌践行产品本土化策略,中西融合持续深化。近年来,西餐品牌持续践行产品本土化策略,通过融合我国的本土食材、香料以及中式烹饪技巧等方式,对菜品进行本土化的风味改良,使之更贴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同时,西餐品牌也在不断拓展品类边界,在经典的牛排、意面等西式餐品基础之上,引入中式炒菜、小火锅、炒饭等多种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选择。
从中式风味到中式菜品,西餐与中国本土餐饮的融合愈发深入。为了紧跟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西餐品牌对挖掘本土餐饮热门风味、热门品类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不少品牌采用非遗食材、地域食材研发菜品,如贵州红酸汤、四川熊猫笋、云南野生菌等,同时,还对烟火气美食进行探索,如现炒菜、砂锅菜、小火锅等,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餐体验。
自助模式持续走红,美式慢烤热度攀升。从前,自助模式多应用于星级酒店的西餐厅,而如今,一些以牛排、比萨、西式烤肉为主题的特色西餐厅也引入该模式。不同品牌所推行的自助模式不尽相同,大体分为全自助模式、“品类+自助”模式以及套餐/限时自助模式3种。与此同时,源自西方的Bistro模式因契合近年消费者对于“氛围感”及沉浸式用餐的需求,在国内广受青睐。此外,美式慢烤(美式烟熏烤肉)的热度也在不断攀升,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已涌现了一批以美式慢烤为主打产品的西餐厅,同时部分西餐厅也推出美式慢烤产品。
品牌注重用餐氛围与场景化体验,契合当前消费者的情绪价值需求。西餐作为异国餐饮的典型代表,很多品牌都十分注重用餐氛围与场景化体验。一方面,品牌通过特色门店装修,还原原产地文化场景,如欧式古典风格、意式田园风格、美式休闲风格等;另一方面,部分西餐厅还会提供现场分子料理表演、音乐演奏、唱歌表演等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在品牌传播方面,西餐品牌通过私域、隐藏菜单、线下活动、跨界联名等形式,持续保持与消费者互动,提升品牌声量与消费者复购率。
性价比西餐仍有增长潜力
《报告》认为,尽管近年来西餐赛道整体呈现稳中有增的发展趋势,但西餐赛道的从业者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导致西餐赛道的增长动能略显不足、市场竞争加剧、外卖场景适配难度较大等。
在面临挑战的同时,西餐赛道的发展方向备受关注。《报告》指出,未来有几大趋势值得关注。
性价比西餐仍有增长潜力。近年来,性价比消费已成为餐饮市场的“主题曲”,主打性价比的大众化西餐和中低价位的精致西餐依然具有增长潜力,尤其是人均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大众化西餐。然而,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并不能在市场中长久立足。大众化西餐领域的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品牌还需加强产品创新与供应链,全方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下沉市场有待进一步深挖。近年来,一些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餐饮表现较为亮眼。事实上,部分下沉市场的餐饮消费能力较强,且消费者对西餐这种外来的餐饮品类兴趣较高,但该区域的西餐厅供给却相对不足,有待进一步深挖。不过,品牌在布局下沉市场时,依然需要全面调研当地的市场格局、消费需求以及文化背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中西风味融合趋势持续深化。为了让产品更贴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未来西餐赛道的中西风味融合趋势将持续深化。对于西餐品牌而言,不仅需要善用本土的食材与烹饪手法,更要深入挖掘本土地域风味,并捕捉市场风味动向,以持续吸引消费者。
上下游协同推动西餐赛道创新速度提升。过去,传统西餐厅主要依赖主厨个人创造力来推出新菜品,创作周期长,研发成本高,较难适应日益加快的市场变化节奏。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上游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主动洞察市场趋势,为西餐品牌提供量身定制具有前瞻性的产品研发服务。同时,品牌借助上游企业的未来流行风味预判与解决方案,推出相应的产品,引领西餐赛道的创新潮流。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