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敞开大门 走出国门 塞上江南打好农业开放牌

2021-08-25 10:36 来源:中国食品报
 点击:


       身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宁夏,肩负着推进中阿科技合作、拓展中阿友谊的重要使命。宁夏九大重点特色产业,其中五项均与食品相关。近年来,宁夏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阿博览会平台,积极推进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与阿拉伯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农业技术、装备展示、人员培训、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一批宁夏以及全国的优质农产品、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业技术成果向外输出并转化应用。枸杞产品年均出口额6000万美元以上,葡萄酒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夏菜心畅销粤港澳大湾区。

借力使力 加速提升宁夏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一河黄水育丰粮,塞上江南稻米香。

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以及文化旅游是宁夏九大重点特色产业,其中五项均与食品相关。巴基斯坦国家食品安全和研究部经济学家穆罕默德•阿里•塔尔普博士表示,宁夏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世界可以从宁夏的研究中受益。

本届中阿博览会的现代农业大会集中展示了宁夏葡萄酒、枸杞、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瓜菜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果,提升“宁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签约农业投资贸易、技术合作项目36个,扩大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近年来,宁夏借助“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和中阿博览会平台,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独特优势,积极推进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与阿拉伯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农业对外合作从单一交流互访,发展到包括农业技术、装备展示、人员培训、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自2013年以来,中阿博览会连续举办了四届农业板块的活动,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50多家商协会、500多家企业参加,在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领域签署投资、贸易及合作协议近50项,投资贸易金额累计超过11亿元。

今年6月,全国首个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宁夏设立,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表示,前不久,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综试区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制度高地”,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双边农业经贸往来的政策措施。“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拓宽农产品贸易合作规模、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双线展览 扩大“宁字号”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宁夏瞄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定位,坚持走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路子,绿色食品从最初的一个概念、发展成一个品牌、成长为一个产业、壮大为一个事业,走出一条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新路子。2020年,绿色食品产业被确定为宁夏九大产业之一;到2025年,绿色食品加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500亿元

8月19日—22日,绿色食品展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设绿色农产品展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展区、智慧农业节水设备展区和农机装备展区4个功能展区,采取“实体展+云上中阿”展示营销协同推进的方式举办。从瓜果飘香的实体展馆,到云端挑选的“伴手礼”,从枸杞稻米蔬菜到牛奶羊肉葡萄酒,3D数字化手段让观众做到云参会、云展览。线上借力中阿博览会云上展厅,来自韩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的12家国际企业和四川、重庆、福建等地的22家区外企业的信息及产品,以及同步上传的所有线下参展企业产品,搭建永不落幕的展会平台;线下展会现场,有区内76家企业带来的8大类近千余种农副产品及大型节水、农机设备,并开展4天6场直播引流推介,遴选50家区内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视频宣传及现场推介,以及“乡味宁夏”微信公众号及抖音平台,展示销售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果及特色优质农产品,扩大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力。

以“好枸杞可以贵一点”为品牌定位的百瑞源枸杞是第五次参加中阿博览会,此次参会,百瑞源带来了全新的锁鲜装产品和枸杞原浆,“锁鲜装枸杞制干过程中完整保留了枸杞鲜果表皮天然蜡质保护层,在鲜果清洗、制干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锁住枸杞鲜果全部营养。真空脉动干燥而成的枸杞,表皮及结构均未受到破坏,表皮光滑,复水后色素不溶出,吸水复原到原来的新鲜状态速度较慢,但复原后,果肉较多,口感接近鲜果。”企业宣传员表示,作为龙头企业,要引领产业共同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抱团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

“原味酪乳生牛乳含量大于90%,冰淇淋酪乳相比单纯的冰淇淋产品,生牛乳含量超过80%,冷藏吃是浓醇酪乳,冷冻吃是酪制冰淇淋。酒酿酪乳则因为双发酵而产生了独特的香味和多层次的口感,不仅能带来口感上的嚼劲,作为膳食纤维还能增加饱腹感,是营养早餐的不错选择。”在金河牛奶的展区,企业负责人向参观者推介着今年7月最新上市的三款酪乳产品——原味酪乳、酒酿酪乳和冰淇淋酪乳,“还有‘塞上一头牛’系列产品,每100毫升乳蛋白能达到6克。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宁夏不仅有黄金奶源带,更可以做好深加工,推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走向全球。”

院士献策 助力宁夏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大会上,众多专家建言献策,助力宁夏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宁夏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具有包括枸杞、牛羊肉/奶、马铃薯、红枣、葡萄、甘草、柴胡、优质牧草、杂粮等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资源,非常适宜发展生物发酵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宁夏发酵类原料药产业占全行业比重达到80%以上,形成发酵容积8万立方米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发酵类抗生素原料药和生物发酵生产基地,但存在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性因素。为加强东西部合作,2018年,原江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牵头申报了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宁夏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及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并于2020年结题通过验收。

作为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专家委员会受聘专家,陈坚对宁夏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尤为关注。“在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上,宁夏要加快重新组织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依托园区整合发展产业,提高特色产品发酵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市场集中度。” 同时,要运用绿色加工、储藏保鲜、适度加工等技术,提高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并减少食品加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还要尽快设立目标导向明确的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先进工程示范专项,重构集中全国智慧进行产学研融合的科技创新中心。

陈坚还对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提出了包括科学划定葡萄酒优势产区、支持葡萄酒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规模发展、高度关注环境对产业的承载能力、大力解决葡萄园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枸杞产业作为宁夏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近些年发展势头良好,对宁夏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发展之余仍然存在枸杞种质资源深度挖掘和利用不够、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信息专家陈润生表示。

“我一直关注着宁夏的枸杞产业发展。”针对目前制约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陈润生建议:一是持续增加绿色优质枸杞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大力实施“智慧+枸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枸杞产业从“增产”向“提质”转变;二是以小产区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从基础研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文化引领等多个关键环节入手,大力推广枸杞产业种植环节绿色化、基地建设标准化、链条拓展生态化、加工转化精细化、机械应用现代化、营销流通网络化、市场竞争国际化,进一步推动枸杞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三是从空间结构上合理布局,始终明确枸杞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基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要借科技之力,提产业之质,全面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乡村振兴 功能农业为固原发展开新篇

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农业中心主任刘卫东在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乡村振兴与功能农业开发关键技术对接会上指出,功能农业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科技力量,应联合行业协会,加快体系和标准建设,由政府引导支持推进发展规划,科学有序地打造功能农业高地。功能化农产品因提供特别功能营养被消费者推崇,随着营养学、医学的进一步交融,将推出越来越多的功能化农产品,未来甚至可能量身定做,种植具备某种特殊营养功能的果蔬和主食,更好满足人们对营养元素复合化、个性化需求,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有着“马铃薯之乡”之称,2020年11月,作为宁夏最后一个退出贫困序列的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中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马铃薯产业功不可没。刘卫东表示,“借助重庆大学与宁夏固原搭建的校地合作平台,与西吉县达成协议,第一期开展3000亩马铃薯种植,逐步推广到全县150万亩,通过农产品提质,实现产业增效、农户增收。产研院功能农业中心技术扶贫未来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基础医学与药学专家李晓辉介绍,功能农业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或其他生物技术手段使农产品达到营养化、功能化,从而具备某种保健功能性,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所需要的钙、铁、锌、硒等,进而达到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抵御癌症、延缓衰老的目标。“固原市在发展功能农业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李晓辉认为,基于绿色农业之上的功能农业可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改善人民营养、预防慢性疾病,发展功能农业是固原市乃至整个宁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战略选择。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