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动物和饲料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近年来在实施最严格的禁抗、限抗、减抗和替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源头而言,食品安全的前端是种植和养殖,饲料是养殖动物的物质基础,而肉制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动物饲料的安全。日前,由农业农村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协会、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及老科协委员会以及重庆市梁平区支持,中国中药协会、重庆新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梁平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全国中药材与动物健康养殖发展大会在重庆市梁平区召开,来自国内的专家、院士、学者、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代表等齐聚梁平,在国内大健康大食品框架背景之下,深入探讨产业发展新路径,助力中药材、农业、养殖、饲料以及食药同源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作为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的重庆,已将中药材产业纳入五千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统筹谋划。
探索健康导向型农业发展新模式
“目前,在以全民健康为基本目标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草药+饲料+中兽药+动物养殖+食品+健康的理论创新、产业创新、生产创新、经营创新、科技创新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效用和产业发展问题,而是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及科学思维逻辑的深刻革命,是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及饲料研究所原所长戴小枫表示。
“中药材与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承载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事业,中医药在我国古代农业和传统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千百年来确保人民健康、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此次新当选的中兽药与饲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戴小枫坦言:“今天的饲料就是明天的食品。”
作为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重庆已将中药材产业纳入五千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统筹谋划。重庆市梁平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孟文在大会上表示,当前,梁平区以打造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与健康产业新经济体系为总指引,紧紧围绕提升地区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秉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用生态理念抓产业”,深化院校企地合作,加快构建中药材种植与健康养殖、绿色食品的产业生态,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种植与健康养殖食品制造的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中药材和健康养殖、健康食品公信力与市场品牌。
业内人士表示,大力推动中草药资源利用与动物绿色生产有机融合,是实施国家禁抗限抗减抗战略、实现动物绿色生产、确保人民食品安全、建设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饲料产业升级换代、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环境增绿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基于安全饲料是动物源食品安全源头的业界普遍共识,共同探讨中药材与中国特色健康养殖、健康食品的融合发展之路,面对新时代、新机遇,行业深刻认识到,中药材与健康养殖的融合发展,提供科技赋能的中药材+饲料+兽药+养殖+食品+健康的绿色系统解决方案,打通种植养殖加工、产前产中产后、植物动物微生物、生产加工消费、农食医药健康间长期以来存在的产业鸿沟与技术隔离,实现多要素聚集、多主体融合、多渠道培育、多支撑体系建设,既是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新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此次会议发布了《中药材与健康养殖梁平宣言》,宣言在推动绿色发展、鼓励研究攻关、加强品牌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引领可饲用中草药产业科技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努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与新装备,大力发展可饲用中草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体系,补齐生产链、延长产业链、融入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种、养、农、食、医、药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天然植物饲料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养殖中突出的问题就是疾病复杂多样化,而中草药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成为业内解决养殖痛点的重要抓手及新关注点,其不仅可以解决抗生素及化学药品引发的药物残留和病原菌抗药性问题,而且更满足了人们对无公害、绿色养殖品的需求。在畜牧业生产实践和中兽医学上的研究都得到了证明,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业比较适合用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更好地对养殖群体病害进行有效防控。
中兽医药与中医药共同组成的我国传统中医药科学体系,在我国古代农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保障作用,也是我国农耕文明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养殖是保障动物食品安全与人民健康的基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芳香产业分会名誉理事长印遇龙在其“中草药与动物绿色生产体系构建”报告中,就中草药在养殖中应用的历史、中草药的优势与替代西药的可能、天然植物饲料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以及我国中草药资源发展问题及解决办法、中草药在养殖业应用的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解析。
在中(草)药的优势与替代西药的可能方面,印遇龙介绍,中药的优势在于有逐渐成熟的现代中医理论及方剂的指导,在农业中,现代中医农业的理念也逐渐完善和成熟。中医中药防患于未然,以预防为主,可调整机体亚健康状态,维持机体健康。同时,中药配伍灵活、组方多变,根据疾病不同时期、证候不同,可以调整药物配伍,方案灵活,并且中草药资源丰富,来源广泛。
例如,刺五加提取物可改善动物细胞和体液免疫,提高肠道乳酸菌含量,降低大肠杆菌含量;黄芪-β-葡聚糖可提高动物平均日采食量,促进淋巴细胞增殖,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和皮质醇。
多项标准护航养殖健康发展
健康畜牧业决定着动物健康就是人类健康。2020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40266.67亿元,同比增幅21.78%。
2019年7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号: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饲料中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194号公告”将中药主战场转移到饲料领域,中医药应用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在饲料领域内语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减抗替抗,提高生产性能、提升产品品质与风味,而在减抗替抗方案中,中草药呼声最高。
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委发布《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推广绿色投入品,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
北京农科创畜禽健康养殖研究院院长、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秘书长、北京农学院教授刘凤华从“食药同源天然植物饲料标准产业化”角度,分享了其在标准化战略及重新定义未来全球竞争格局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据刘凤华介绍,标准是企业参与竞争绕不开的话题,标准是全世界唯一听得懂的共同语言。2020年底第一批7.6项下12项食药同源中药天然植物原料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从无到有,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对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从2019年至今,联盟目前7.6项下62项食药同源中药天然植物原料标准立项发布实施。《天然植物饲料原料 黄芪粗提物》团体标准获准认定为中关村标准,联盟团体标准包括原料、工艺、质量标准,标签等,即可快速进入标准产业化市场。绿色畜牧业是食药同源主动健康、治未病的策略。未来,在中医药+畜牧业服务于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等方面,天然植物饲料产业将大有可为。
同期,在大会食药同源交流会现场,与会专家的《推进食品监管科学,服务健康中国》《食药同源助力大健康》《食用豆科技创新助推国民生活高品质健康发展》《生物发酵中草药助力畜禽品质提升》等报告,就食品安全与监管、食药同源与大健康、抗生素使用的危害等方面,围绕食药同源产业链与全民健康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与会人员表示,要进一步加强食药同源产业的上下游合作,推动政、产、学、研、企五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利用食药同源产品在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科技赋能支撑的发展大平台。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