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安庆市罗岭社区结合实际,积极开拓思路,创新农业发展方向,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大力发展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蔬菜大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产业兴 乡村兴
罗岭社区坐落在罗岭集镇区,距安庆城区25公里,S462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区面积8.8平方公里,辖区29个居民组,总人口4500人,耕地面积280公顷,人均仅0.9亩耕地,人多地少。虽有大部分的田地流转给了产业大户、龙头企业,但还是有一些零散的以及成片的旱地无人问津。如何盘活资源、激活产业、共同致富?罗岭社区两委经多方考察、论证,认准了大棚蔬菜作为社区的支柱产业。怎样做实、做强、做大大棚经济?土地资源与群众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支部领办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让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大棚务工有薪金,最大限度激活资源、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从生态园蔬菜基地新建开始,我就在这务工,算了下,今年在基地务工差不多能收入万元。”严云顺说。作为罗岭社区吴塘组脱贫户,今年通过社区介绍,严云顺到蔬菜基地务工,在基地里开沟渠、整土地、施肥料,一天工资80元。
小蔬菜 大作为
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绿色发展的要求,罗岭社区挖掘本地自然资源,充分运用扶贫政策和资金,加强与帮扶单位联系,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技术支持。同时,组织人员前往宣城、合肥等多地参观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经过多次考察、论证与谋划,确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创建社区集体经济蔬菜基地。该基地占地50余亩,其中大棚面积20亩,总投资200多万元,每年两至三季的蔬菜轮种,预估产值在80万元左右,提供就业岗位40个,受益群众共1000余户,其中脱贫户111户。
为解决种植技术缺乏、经验不足等问题,社区特别邀请了蔬菜种植大户及农业技术专家到社区进行全周期技术指导,并对社区干部和居民进行大棚蔬菜种植、预防病虫害、品种选育等培训。
眼下,罗岭社区党员干部正带领社区居民有序开展耕地、育苗、移栽、施肥等工作,第一批菜苗已开始移栽。“看着菜种从发芽到长出菜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伴随耕地机的轰鸣声,大棚负责人说道。
据悉,罗岭社区建成的蔬菜大棚6月试运行,有育苗区、种植区、管理区等专用区域,并在不断完善道路、喷灌等设施。截至目前,该大棚内已移栽了豆角、黄瓜、瓠子等蔬菜。
特色产业促发展
目前,罗岭生态园二期正在紧张地筹备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万元,项目包括20亩蔬菜大棚、沟渠、滴灌系统、园内修建砂石道路等,今年内将完成40亩蔬菜大棚建成目标,同时正在积极谋划罗岭生态园改造提升工程三期、四期及生态蔬菜产业基地等项目,推进200亩蔬菜大棚和1300平方的蔬菜加工车间建成,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打造蔬菜农业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壮大集体经济。
在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建设的同时,罗岭社区还将按照农旅融合的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与地理优势,重点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做实、做强、做大生态茶园、蔬菜基地以及特色生态稻等生态产业基地发展,打造农旅产业链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幸福罗岭。
“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罗岭社区将乘势而上,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罗岭社区副书记严云虎说道。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