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电子报
  • 地方频道
  • 河南省郏县打造红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024-08-06 14:16 来源:食品安全观察
     点击:

    郏县红牛原产于河南省郏县,因毛色偏红而得名,是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近年来,郏县坚持把红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出台扶持政策、强力招商引资,接续投入财政资金2亿多元,吸引社会投资40多亿元,建成了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全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已建成规模养殖场98个,发展各类经营主体1300多家,现有国家郏县红牛保种场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以红牛为主的肉牛饲养量达10.4万头,总产值80亿元。

    抓组织重部署 强化产业发展保障

    郏县围绕红牛产业发展,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振兴郏县红牛产业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郏县红牛产业发展中心,专职专责推动郏县红牛产业发展。同时完善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工作专班,建立郏县红牛产业三级责任体系。

    郏县先后聘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为郏县红牛产业发展顾问;连续两轮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总体规划(2021—2030年),举办发展论坛等,明晰发展路径。在省级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郏县又先后出台了新建红牛养殖场、郏县红牛犊牛、新购进红牛母牛奖补政策及郏县红牛基础母牛保险补贴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连续4年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以上,实施红牛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累计为村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成立专业服务团队,从购牛、运输、装栏等环节为养殖企业做好服务指导,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抓科技育良种 强化产业发展基础

    郏县投资近5000万元,建成了集红牛保种、育种、冻精生产、科技研发及技术推广于一体的郏县红牛育种示范实验基地;聘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白跃宇为首席专家,培育郏县红牛新品种,为郏县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种源基础。郏县红牛被列入中原农谷种业创新体系,郏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郏县红牛研究院,重点围绕郏县红牛品种改良、高效繁育、高档育肥、屠宰加工等开展研究和技术攻关;邀请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相关专家,定期把脉问诊、提供决策指导,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申报实用新型专利32项;对接河南创源生物,实施郏县红牛“雪花牛”精准繁育项目。

    依托河南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共建试点县,郏县组建省、市、县三级技术服务团,并通过举办红牛养殖培训班、深入养殖场现场指导等形式,着力破解群众发展牛产业技术不足的问题。已组织举办郏县红牛养殖技术培训班64期,培训6600余人次,覆盖全县红牛养殖企业。郏县还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养殖场(户)”合作订单养殖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红牛养殖,加快扩群增量进程。

    抓项目促支撑 强化产业发展后劲

    针对现有养殖场小、散的特点,郏县着力建园区、筑集群。郏县投资13.6亿元,建成涵盖标准化养殖场、物联网大数据、品牌建设等内容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到国家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获得支持资金6300万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98个;堂街镇创成以郏县红牛为主导的国家级产业强镇。郏县先后引进平煤集团牧光互补项目、河南贝吉尔牛肉精深加工项目、河南雪花红牛养殖项目等,建成万头养殖基地2个、年万吨屠宰分割线2条,建成郏县红牛体验馆,进一步增强了示范带动能力。

    郏县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牧光互补发展模式,着力打造集饲草种植、饲养繁育、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郏县红牛高端肉牛集群。

    抓宣传亮品牌 强化产业发展质效

    郏县制定了《郏县红牛育肥技术规程》《郏县红牛饲养管理规程》等地方标准,拟定《郏县红牛主要疫病防控技术规范》;成功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企业开展郏县红牛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提升品牌认可度,全方位提升郏县红牛品牌建设水平。

    下一步,郏县将融合红牛历史文化、品牌文化,进一步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牧场体验、餐饮民俗于一体的郏县红牛旅游文化基地。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