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宋店镇砖店桥村“两委”干部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带领村民发展水稻“一种两收”和“虾—稻—虾”连作,通过“一年三收”特色产业消灭冬闲田,激发土地活力,闯出一条新路子。
砖店桥村紧挨城西湖上梢沣河东岸,绝大部分农田地势较为低洼,秋冬季节墒情差,加之气候和劳动力少等原因,很多农田无法种植小麦和油菜,既影响了秋种任务的完成,又影响了农民种田效益和乡村振兴速度。两年前,砖店桥村“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并在县镇有关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对全村农田生产模式进行规划调整,在确保全村秋种种满种足、“无闲田”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亩均经济效益。对于地势低洼而又供水困难的地块采用种植早稻、发展再生稻“一种两收”特色产业模式,即选种合适的优质早稻,在第一次收割完毕后,通过科学田灌、施肥催生其已经收割过的稻桩腋芽发展再生稻,以再生稻收益来弥补冬闲田的经济损失,并通过灭茬还田和沤制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来年早稻生长。对于地势低洼水源充足的地块增加“虾—稻—虾”连作,形成“一年三收”特色产业模式。在稻田周围挖简易边沟,投放虾苗,小龙虾在边沟和田里繁育生长,次年春夏插秧之前便可首次捕捞售卖;6月份栽插中稻,10月份左右在中稻收割结束之后再次投放虾苗,等到秋冬季节时再次捕捞售卖小龙虾,从而实现每年每亩田“虾稻虾三卖”的经济目标。
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目前,砖店桥村在无法种植小麦和油菜的5500亩冬闲田中,采用“一种两收”特色产业模式的面积约为3100亩,再生稻可使农户每年亩均增收500元左右,全村增收155万元左右。采用“一年三收”特色产业模式的面积约为2400亩。小龙虾可使农户每年亩均增收至少在2000元以上,全村增收480万元以上。
砖店桥村再生稻面积可观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霍邱县再生稻生产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此村召开,并赢得来自全县20个乡镇的乡镇长、农综站长、种粮大户等80余人的好评。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村民胡友银按照目前市场价格算了一笔账,通过流转土地,他发展再生稻面积64亩,“虾—稻—虾”连作面积16亩,仅再生稻和小龙虾收入就多达6.4万元左右。他说:“往日的冬闲田如今变成了‘摇钱树’,这多亏砖店桥村‘两委’干部的主动作为、敢于创新和科学引导。”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