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电子报
  • 地方频道
  • 河南登封做优“土特产” 走出山区特色振兴之路

    2024-10-29 14:15 来源:食品安全观察
     点击:

    君召芥菜、告成红薯、景店小米、石道黄精……在河南省登封市,这些看似寻常的土特产,正越来越多地出村进城。近年来,登封市立足自身山区多、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通过种植中药材、红薯、芥菜等特色农产品,做优做强“土特产”,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登封在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推进农业与工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茶亭沟红薯展销现场

    薄土地里长出“金疙瘩”

    时值深秋,又到了芥菜(芥疙瘩)收获的季节。近日,登封市君召乡海诸村村民冯帅创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的芥菜地里,察看芥菜生长情况。“再过几天就能收获了,现在是最关键时期,不能让芥菜得根腐病。”连日来,冯帅创天天在地里精心侍弄着他种植的这些“宝贝疙瘩”。

    今年41岁的冯帅创种植芥菜已有七八年的时间。“芥菜生长周期短,管护也简单,关键产量很高,效益也不错。”提起芥菜种植,冯帅创兴奋地算着这笔经济账。“今年我种了10亩芥菜,预计能产5万多斤芥疙瘩,按照给公司签订的合同价格,这季芥菜能收入4万多元。”

    “用登封芥菜加工的芥丝,有独特的汆味,特色就是卖点。”作为登封市农业龙头企业,是依靠本地特色鲜明的芥菜原料优势,迅速发展壮大。

    嵩山黄精成“名特优新”农产品

    登封市石道乡因地处山区,南北皆为山脉,土壤比较薄,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为村民找出致富路?黄精南北皆有,嵩山地区气候很适宜黄精生长,是道地产区之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我们就把发展黄精种植作为全乡的重要新兴产业,并探索‘粮药套种’‘林药套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石道乡党委负责人说。

    在石道乡陈家门村高坡建成嵩山林下黄精数字化产业基地,附近的村民们正在忙碌地种植着黄精。“现已林下种植黄精500余亩,意在通过数字化技术的精妙有效运用,达成中药材的林下仿野生种植,促使嵩山黄精等珍贵中药材回归山林的怀抱。”产业基地负责人介绍,林下黄精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3期进行,主要以林下有机黄精为核心,通过2—3年时间的经营发展,把该项目打造成集林下有机黄精数字化种植、销售、加工、文旅、康养民宿等于一体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登封嵩山道地中药材黄精被列入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目前全市种植规模面积达1575亩。

    岗岭坡上的致富“薯”

    霜降时节,在登封告成镇茶亭沟村附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抛挖红薯。告成镇茶亭沟村地处岗岭,土地多为红褐色沙土地,水利条件较差,因独特的地质条件,种植耐旱的红薯却得天独厚。“茶亭沟红薯,生吃甜、脆,烧烤后更是香软面甜,深受消费者喜爱。”茶亭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茶亭沟村过去一直大面积种植着红薯,但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等原因,红薯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2007年,茶亭沟村“两委”在经过市场调查后,开始恢复红薯种植传统,并成立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红薯交易市场等,大力发展红薯种植产业。告成镇也因势利导,建立了以茶亭沟村为中心,辐射告成五度、竹园、贾沟、八方、森子沟等周边村庄的“优质红薯生产示范基地”。2013年,“茶亭红薯”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目前,仅茶亭沟村就种植红薯600余亩,带动农户200余户参与。建成农副产品仓库388平方和茶亭沟红薯超市258平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茶亭沟村委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