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份,随着当地红薯收获,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池戈庄村就进入了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加工生产旺季。连日来,池戈庄村家家户户抢抓晴好天气,忙着加工晾晒粉条,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记者近日在池戈庄村看到,几名村民正在晾晒加工好的红薯粉条。村民延续传统做法,用木棍撑起一根绳子,将一根根银色的粉条挂在短棍上展开晾晒。阳光下,挂在竹竿上晶莹剔透的粉条“帘子”煞是好看,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线。
早上5点多,加工好的粉条运到村外专门的晾晒场,为了尽快让粉条晾干,村民们不停地将黏在一起的粉条拨弄开来,让粉条在阳光下快速晾干,粉条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变白。到下午3点粉条被晾晒干后,可以统一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为了让粉条加工成为当地农民秋冬季增收的支柱产业,池戈庄村成立了甘薯粉条专业合作社,将过去家家户户分散加工转变成规模化生产、规范化运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池戈庄村甘薯粉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春红介绍,为确保粉条劲道口感,他们还专门建立了冷库,确保粉条在科学的温度进行冷冻,这样也拉长了粉条销售季,让参与合作社的村民收入增加。
“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红薯粉条好吃爽口、粉味纯正。我们加工粉条用的红薯大部分是村民自己种的,而且靠近王圈水库,水资源丰富,所以口感特别好。”王春红说:“村庄加工出来的红薯粉条不仅口感好、弹性足,而且长时间煮也不会化。”在王春红看来,要做出上乘品质的红薯粉条,除了要选用优质红薯作为原材料,关键还要做好每一道工序,打芡、和面、漏粉、捞粉、冷却、晾晒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目前粉条每天生产量在2000斤左右。”
池戈庄村村民徐红粉趁着晴好天气在村庄的晾晒场上晾晒自家制作的粉条。“现在政策那么好,只要愿意干、勤奋肯吃苦,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徐红粉说。
近年来,池戈庄村通过运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红薯深加工成粉条、粉皮、淀粉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将“产品”变成“商品”,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粉条加工专业村”。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