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电子报
  • 地方频道
  • 甘肃成县香菇富民生

    2024-11-26 15:28 来源:中国食品网
     点击:

    立冬刚过,寒意渐浓,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镡河乡建村村里却是一派火热景象。近日,记者走进建村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一股菌香迎面扑来,一排排菌袋整整齐齐,水灵灵的香菇破袋而出、长势喜人,工人们正拿着箩筐穿梭在菌棒中忙着采摘香菇,演绎着村子的致富“菇”事。

    种植大户马捷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不仅要组织人力采摘成熟的香菇,而且要组织群众对采收的香菇进行去杂质、分拣、烘干,确保香菇的品质。“我们村在山里,空气湿润,种出的香菇肉质紧致、香盈满口。但香菇采摘后需要及时烘干,否则品质就会受损。”他一边指挥群众采摘一边介绍。

    工人在种植大棚里查看香菇生长情况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镡河人,马捷此前常年在外做生意,在看到家乡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由于缺乏技术和带头人而发展缓慢时,便产生了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想法。

    “我在陕西亲戚处学习了两年,掌握了制棒、灭菌、制菌、接种、养菌全套技术。有了技术,当地又有种植食用菌的良好环境,产业发展就没有了后顾之忧。”马捷表示,去年10月,他返回家乡流转土地26亩,建成种植大棚97个,试种羊肚菌获得成功,收获羊肚菌干货600多公斤,收入了40多万元,这给了他发展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这些香菇是4月收了羊肚菌后种的,现在头茬菇收获即将结束,预计将产出干香菇2.5吨,产值15万元左右。这批菌袋还可以收6茬,能够收8吨左右的干香菇,收入是很可观的。”马捷说。

    香菇种植的火热,不仅源自当地良好的生态和他的技术,还有销路的拓展。高峰期种植基地每天可以产鲜香菇3000多斤,少部分在当地市场销售外,大部分全部烘干后,供给成都、云南的批发商,没有销售的后顾之忧。

    香菇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务工增收,特别是香菇采摘、分拣让村子里的老人和妇女都有了务工的机会,常年带动20多人务工,高峰期要达到30多人。“真没想到,如今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在这里1个月能挣2000多元,既能照顾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我感到很满足。”村民朱明秀说。

    “集菌棒生产、种植、产品烘干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的形成,使产品附加值得到了有效提升,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谈及未来的发展计划,马捷表示,为更好凸显带动效应,还要积极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食用菌种植,通过提供菌棒、技术指导等服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