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电子报
  • 地方频道
  • 小菌棒变成“金棒棒”

    2024-12-19 11:15 来源:食品安全观察
     点击:

    许多到过山西省万荣县的人都知道,万荣县是四季鲜果不断的“北方水果公园”。但鲜为人知的是,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万荣果木香菇”,是在万荣苹果的基础上延链而生的新兴富民产业。

    在万荣县广袤的果林间,一个个种植大棚连绵起伏,棚内的架子上菌棒整齐码放,厚实肥嫩的香菇密密麻麻“爬”满了棒子。万荣县是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年产优质苹果10亿公斤,正是由于苹果树每年产生的大量废弃果木,才有了“万荣果木香菇”的蓬勃发展。站在香菇棚里,史冠军乐呵呵地说:“我们是苹果之乡,没想到果木废渣还能再利用种香菇!现在万荣的香菇产业发展很好,每年的9月、10月,全国的客商就会来收购,香菇刚采下来就被拉走,根本不愁销路……”

    史冠军在查看菌棒出菇情况

    今年54岁的史冠军,是万荣县壮香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香菇种植的行家里手。菌棒出菇情况、香菇品相、棚内湿温度……关于香菇种植的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史冠军的眼睛。而10多年前,他还是一名货车司机,在车轮上讨生活。20世纪90年代末,万荣县农户开始试种香菇,但直到2015年,产业才初见成效。史冠军回忆说:“常年跑车顾不上家,就想换个行当。看见邻村有人种香菇,我也动了心思。2008年刚入行时,没技术也没经验,真是两眼一抹黑。当年投资88万元,最终却只有8万元的收入。”

    2015年,万荣县出台了大力发展香菇产业行动计划,对农户的香菇种植基础设施进行资金补贴。县里与科研院所对接,建设菌种科研中心、菌种培养中心,解决菌种供应关键环节。同时,充分发挥万荣县50万亩果树种植优势,利用每年2亿公斤的废弃果木,建设高标准集中制棒中心,让全县香菇产业提档升级,步入发展“快车道”。

    10年间,万荣香菇成功“蝶变”,从2015年全县只有200多万棒,到2024年,万荣香菇产业规模已达3500万棒,基地5000余亩,从业人数达7600余人,鲜香菇年产量3万吨,产值2.4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山西省首列。县域内十大香菇生产基地形成了“高标准集中制棒,精细化分散出菇”的模式,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联结,同时,走出了一条“废弃果木—香菇菌棒—果园有机肥”的循环农业之路。

    在史冠军的努力下,香菇种植规模也从第一年的12万棒发展到如今的100万棒,从年收入8万元到现在的200多万元。同时,史冠军从香菇种植“门外汉”成长为县里的特聘技术员,给全县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

    对当地香菇产业的发展变化,史冠军感触颇深:“2015年以前,种香菇是为了补贴家用,赚不了大钱。要是买上质量不好的菌种或者装棒技术不过关,忙了一年还得赔钱;现在,赶上了香菇产业发展的好时机,菌种菌棒质量有保证,市场也有保证,农户们只负责种植,只要勤快肯干,菌棒棒就是‘金棒棒’。”

    站在自家的香菇大棚里,史冠军笑容满面地看着60多个采摘工,将香菇放入筐中,早已等在棚外的客商忙着称重装车。

    万荣作为农业大县与农业强县,离不开大河的润泽。这片黄河与汾河交汇的种植黄金地带,独特的气候优势造就了万荣高品质的农产品。

    这里“万象争荣”,香菇、水果、中药材、优质粮食、畜禽养殖产业“五管齐下”,农业示范区、产业园遍地开花;3年前,史冠军的儿子也返乡加入种菇行列,每年近百万元的收入让他不再犹豫,下定决心要在家乡干出一番天地。“我们万荣是个宝地,年轻人的返乡创业,会让香菇产业做大做强,走得更远……”史冠军对未来信心满怀。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