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电子报
  • 地方频道
  • 高原夏菜:从“精字号”向“深字号”转变

    2021-08-20 10:38 来源:中国食品报
     点击:

    高原夏菜是一种在我国西北高原地区冷凉气候下生长的蔬菜,广泛分布于宁夏、甘肃及青海等地,因其绿色、健康、安全等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进入8月以来,各地高原夏菜开始陆续进入收获季,兰州皋兰县4600吨高原夏菜已销往国外,青海陆切村头茬红笋也开始大量上市销售。面对长期存在的自然资源、销售市场、冷藏物流及收储加工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高原夏菜产品需要通过提高精深加工能力,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制品,丰富加工种类,提升高原夏菜产品附加值,实现由“精字号”向“深字号”转变。

    产业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高原夏菜品类繁多,大约有20多种作物,200多个品种。近年来,高原夏菜消费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随着“一带一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流通体系建设的推进,都将给高原夏菜产业带来更多需求。

    高原夏菜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主产区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产地由最初的甘肃兰州及周边区域,已扩展至青海、宁夏等省区。从发展趋势看,主产区高原夏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递增,主产区增幅较大,其他产区相对稳定。

    种植区域分布也相对集中。主产区核心种植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徽成盆地五大蔬菜优势产区。宁夏主要集中在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中卫市等。青海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业区的湟水流域、黄河谷地和柴达木绿洲农业区。高原夏菜销往广州、厦门、上海等多个城市,对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市场淡季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

    高原夏菜成农民“致富菜”

    目前,甘肃省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四季生产、周年供应、内外互补、增产增效的良好发展格局。兰州市高原夏菜种植面积约89万亩,年产约220多万吨,其中有约55万吨输入大湾区,约145万吨输入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地,约20万吨供应本地市场。同时,兰州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核心示范区,建成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20个。兰州皋兰县日前向马来西亚等国出口4600吨高原夏菜。全县筹备高原夏菜收购资金2116万元,收购蒿笋、菜花、西兰花、辣椒和茄子等4600吨高原夏菜,经过分拣、制冷、包装,已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皋兰高原夏菜靠品牌赢得国外市场青睐,成为国外市民喜爱的美味蔬菜。据了解,定西市岷县秦许乡扎那村试验示范基地总建设面积55亩,主要引进甘蓝新品种24个,松花菜、西蓝花等新品种11个,莴笋新品种10个,娃娃菜新品种13个。“今年长势非常好,估计一亩产量达到5000斤以上,合作社和县城的超市、蔬菜市场签了订单,目前价格比较稳定。”岷县玉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玉科说。梅川镇西坝村村民吕玉海说:“一亩地平均产5000斤菜,一斤菜签合同卖5角钱,一亩地收入2500元左右,三亩地就收入7500元。一茬收完以后,合作社继续提供地膜和菜苗倒茬种植,收入又翻一倍。”目前,岷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1.02万亩,已成为农民群众的“增收菜”“致富菜”。

    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陆切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看到,近百名村民分散在田间地头,头茬红笋装车,二茬试种贡菜、间苗、浇水,一派忙碌景象就这样在眼前徐徐展开。“2020年,新街回族乡人均收入达10865元,全乡群众收入的50%都来源于高原夏菜产业,高原夏菜已成为新街回族乡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林圃说,今年全乡共种植高原夏菜1000公顷,总产值可达4500余万元。

    精深加工水平有待提升

    现阶段高原夏菜存在以下三点问题,一是高原夏菜目前多以分散经营为主,蔬菜产品竞争力不足,而从事高原夏菜经营的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风险承受力低,制约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二是由于自然资源、销售市场、冷藏物流及收储加工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高原夏菜加工产业链条短、加工品种数量少、加工率与加工层次低,严重影响了产业竞争力。三是高原夏菜在采收、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产生大量蔬菜垃圾,腐烂变质,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尾菜回收利用不足已成为高原夏菜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高原夏菜要立足品牌建设,从品种筛选、种苗繁育入手,逐步建设高原夏菜标准化种植园,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和生态有机产品,提升品牌内涵。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精深加工能力。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积极扶持市场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效益突出的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发展蔬菜汁饮料、蔬菜粉、蔬菜罐头等加工制品,丰富加工种类,提高加工比例,提升高原夏菜产品附加值。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毕金峰表示,高原夏菜产业发展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转变,一是原生态的高原夏菜产品要向精产品转变。二是由“精字号”向“深字号”转变。精加工的产品要迎合现代营养健康的蔬菜需求,向精、深、健康方向发展。三是从精加工向权益增值转变。毕金峰指出,依托地域优势,各地积极发展高原夏菜产业。但要着眼于果蔬深加工,着眼于科技助力农特产品的精深加工。全球果蔬类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随着一大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现代果蔬类功能食品加工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向着功能性和大健康方向发展,不仅成为拉动我国现代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