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山东海阳圣女果“棚里生金”

2025-02-14 15:06 来源:中国食品报
 点击: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西古现村的圣女果大棚里,红彤彤的果子压弯了枝条,村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是昨天客户订购的500斤果子,趁着今天熟得多,抓紧摘完送过去。”大棚负责人肖红顾不上跟记者寒暄,带着几名工人穿梭在基地中,采收果实、搬运货物,场面好不热闹。像这样红火的场面,自今年元旦第一批圣女果上市后,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年前每天采摘5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每斤7—8元,虽然和往年比价格较低,但产量有所增多,可以填补这一短板。”肖红家的圣女果以商贩收购和网上零售居多,产品发往全国各地,鼓起了全家人的腰包。“这都要归功于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成功,让我们老百姓由原来的‘树上挣钱’转为现在的‘棚里生金’。”肖红表示。

2019年,西古现村抓住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机遇,逐步对村东泊地的老果园区域进行改造,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种植模式,发展高效农业。调出土地100余亩,投资600多万元,分两期兴建高效农业产业园,新建38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1个、日光温室大棚120个,引进市场畅销的圣女果品种进行种植。

回忆起农村综合性改革前的情景,村党支部书记于笃平用“转型势在必行”来形容。西古现村是上世纪90年代靠发展果业起家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果树都已老化,产量低、效益低。“只有转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更好地生活。”于笃平用一句话给村民们打上了“强心针”。

为引进符合地区发展的产业,村“两委”成员开启了外出“取经”之路。“经过调研发现,圣女果易管理且产量大,更重要的是,圣女果有着优良的市场环境,未来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带着这份信心,温室大棚在村中拔地而起。

同时,村“两委”还从山东寿光、乳山等地请来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指导,抓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肖红一家便是在这种模式下,一次性从合作社租赁了10个大棚,开启了“新农人”之路。“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我们定会用红彤彤的圣女果照亮‘致富路’。”肖红说。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