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乱挖“野菜”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2025-04-16 14:52 来源:央广网
 点击: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正值山花烂漫时节,近日,四川成都掀起一股“打野”热潮。所谓“打野”,是对“挖野菜”的一种新称呼。在当地社交平台上,各种“打野攻略”“寻鲜地图”层出不穷,探寻野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社交方式。

但不文明的“打野”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比如,鲜嫩的鱼腥草,由于暴力采摘被成片地连根拔起;刚冒头的春笋被“掘地三尺”挖了出来。甚至有游客将农户种植的名贵中药材,也当作野菜挖走了,给村民带来了损失。该如何规范、引导“打野”行为?

近日,成都彭州市一农户“百元一斤药材被游客‘打野’损毁”的消息引发关注。彭州市白鹿镇副镇长、白鹿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贵静告诉记者,此事就发生在白鹿顶村一户王姓村民身上。

陈贵静介绍:“今年,王女士家那些本来都是她自己种植的竹笋,被游客当成是野生的挖掉了。我们这边山区种三木药材的比较多,去年和今年种植的黄柏树,这些都是他们的经济作物和以后的生活来源,但被一些游客给折断了。因为小树折断了以后都没法生长了,所以村民的意见比较大。包括一些药材被踩踏,还有一些陈年的药材被游客当做是野生的挖走了。”

村民王女士向媒体反映,为保护药材,他们专门加装了防护围栏,但仍有人翻越围栏进入。这些价值较高的药材,常因游客误踩导致成片损毁,“一脚下去就有十多株幼苗遭殃”。陈贵静对记者介绍,损毁这些药材的可能还不只是一批游客。

陈贵静表示:“不是一个人造成的,王女士去的时候树木已经被折断了,还有她的笋已经被挖了,又没在现场抓到人家,但是很明确就是这些外来游客造成的。因为药材的价值都比较高,像黄连今年的价格是300多块钱一公斤。黄连的种植周期,3~5年才能收成。去年种的黄连就被踩了,或是黄连地里面有折耳根,他们就会去挖折耳根,把药材也弄坏了。”

陈贵静还表示,类似现象在其他村也存在。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到村里来“打野”,类似破坏农作物的现象不是个例。不文明的“打野”行为,也给村委会带来很多管理方面的难题。

“现在我们就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统一制作了警示标牌,让游客知道这个东西是村民的药材。也在入村的一个卡点,对这些游客进行劝导,告诫他们不要损坏村民的作物。现在有路口的地方,只要我们知道上面有药材的,都做了一些警示牌。有时游客人比较多,一来就是几百人,村民的土地又比较宽,可能不太守得住,但是我们只有通过这些方式给他们宣传。”陈贵静说。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打野”活动在成都的社交媒体上走红,春季和秋季都是“打野”的最佳时间。网上各种自媒体“打野”攻略分享和视频层出不穷,但误挖村民种植的农作物的情况时常出现。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