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电子报
  • 地方频道
  • 长三角地区快消品零供满意度总体走低

    2023-10-11 14:05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点击:

    上海市东方世纪消费品发展促进中心日前发布《2023快消品零供满意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涵盖16大零售业态,涉及155家零售商,地域范围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报告》显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零供满意度总体走低。连锁卖场、连锁超市、精品超市、零售电商、连锁母婴、社交社群电商、社区团购、零食集合店、连锁生鲜店等9个零售业态的零供满意度得分均出现下滑,而会员店、连锁便利、直播电商、连锁折扣店等4个零售业态的零供满意度得分则呈上升之势。其中,会员店和连锁便利店这“一大一小”两大零售业态逆势提升,到家到店和即时零售的零供满意度较高。

    传统连锁卖场整体下滑

    虽然连锁卖场的销售情况今年上半年有所好转,但传统连锁卖场的业绩整体仍呈下滑之势。《报告》显示,大润发继续蝉联冠军之位,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在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世纪联华居第二位,2022年世纪联华销售增长约2.86%,这主要得益于其积极推进供应链建设、费用管控及经营利润有所提升。沃尔玛排在第三位,在山姆会员店和电商的带动下,沃尔玛中国的销售额增长约22%。

    苏宁家乐福则继续下降,截至今年上半年,家乐福中国超市归母净利润为-12.93亿元,销售同比下滑超六成,2023年上半年关店106家。此外,家乐福接连陷入关店、裁员、拖欠供应商货款、购物卡无法兑现等风波之中。

    连锁超市在提升消费品市场份额、拓展市场空间上面临发展瓶颈。联华超市凭借积极转型求变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通过提升业务效率,大卖场走向“小而美”,并重点发展小型标超,标超改为社区生活中心,结合15分钟生活圈,积极布局新功能,使其符合当下更加追求质价比的消费趋势,并加强供应链,强化生鲜经营,发展自有品牌和进口商品。

    此外,农工商超市集团与多点DMALL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国有零售企业全渠道数字化转型标杆。永辉超市“科技永辉”为核心的战略初见成效。

    连锁便利店向二三线城市下沉

    作为“小业态”的代表,近年来,便利店相较于其他线下零售业态,保持着相对的高速增长,并不断向二三线城市下沉。《报告》显示,今年8月,店铺数突破6000家的罗森便利位居第一,作为日系便利店中增长最快的品牌,从罗森公布的2023年3—5月份的财报来看,中国区的利润达到了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030万元),实现两年来的首次盈利。在国内便利店几乎饱和的市场环境下,罗森以区域大加盟的灵活模式进行扩张而被行业称道,成为外资便利店在本土冲刺万店的模范。

    全家紧跟罗森排在第二位,今年,全家便利店推出了第5代门店,全面开启“一日五餐”策略,增设了社区服务、福利服务等自助服务区,官方同期也发布了“合作伙伴C方案”,潜在的合作伙伴可用较低的投资加盟全家,其扩大规模之心不言而喻。

    7-Eleven位居第三。持续陷入关店、裁员风波的便利蜂排在第十一位。京东便利和网易严选排名较后。

    “外卖买万物”时代来临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外卖买万物”的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传统商超也在积极转型,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数据显示,美团通过“外卖+闪购”夯实行业龙头地位,美团闪购位居2023年即时零售业态第一位。2023年二季度,美团即时配送交易笔数同比增长31.6%,核心的本地商业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9.2%。饿了么紧随美团,位居第二位。京东到家位居第三,京东到家已正式启动面向品牌商的“双百亿品牌计划”,宣布2024年将助力超1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并打造一个销售额过百亿的品牌标杆。

    由“淘鲜达”和“淘菜菜”合并而来的淘宝买菜位居第四位。今年5月,淘宝在App首页上线“淘宝买菜”入口,与“淘宝直播”“淘宝好价”并列。三者分别对应淘宝今年的“本地零售”“直播”“价格力”三大战略。

    到家到店零售也获得了消费者较高满意度。

    盒马鲜生位居到家到店业态第一位,作为盒马的主力业态,盒马鲜生于2023年初已实现盈利。今年9月,盒马迎来新店开业的“狂飙期”,多家盒马鲜生门店、盒马mini门店、盒马奥莱门店,盒马黑标店Premier陆续开业。

    叮咚买菜排名第二位,今年二季度,叮咚买菜营收48.41亿元,稳稳守住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大本营。朴朴排在第三位,截至2022年底,朴朴超市GMV220亿元左右,门店数390家。就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华南和福建是朴朴的重要战场。位居第四位的本来生活已通过本来生活App、小程序、本来鲜社区店、赋能社区店、第三方渠道、企业福利定制等,实现全渠道触达用户。

    会员店精品店强势出击

    2023年依然是会员店长足增长的一年,沃尔玛旗下山姆位居第一位。近年,山姆以每年约6家新店的速度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在全国25个城市开设了45家门店,预计年底将达到48家,占据国内会员店的半壁江山。

    作为仓储会员店的鼻祖,位居第二位的麦德龙在探索与创新之路上狂奔,B端业务和C端业务两手抓,并重新将C端业务定位于为带娃中产家庭服务,在线上业务增长的同时也将客流向线下引流,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同时,将SKU精简到6000个左右,其中40%是自有品牌、进口商品或独家商品。盒马X会员店与山姆的用户重合率达到了43.1%,成为山姆在中国的强劲对手。

    除了会员店,高品质和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是精品超市目标客群的核心需求。华润万家旗下的高端精品超市Ole’稳居国内精品超市的龙头之位。截至2023年7月,Ole’全国在营门店总数104家,进入37个城市,服务近1500万会员。奥乐齐位居第二位,2022年奥乐齐32家门店共营收7.5亿元,平均每家门店日销6.4万元。截至目前,奥乐齐在中国的门店数已达48家。奥乐齐中国定位于“精品社区超市”及“社区食堂”,未来将不断提高商品能力。

    电商平台更重精细化运营

    受消费趋势影响,电商平台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天猫超越京东成为第一位。作为国内电商行业的领头羊,淘宝天猫不久前迎来史上最大变革。今年4月,以淘宝天猫为核心业务的淘天集团正式成立。作为平台型企业,淘天集团将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开启变革时代。

    京东位居第二位。2023年二季度,京东集团收入2879亿元,同比增长7.6%。抖音持续发力位居第三位。注重“多实惠+好服务”的拼多多排在第四位,并将重投农业作为其核心战略,2023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522.8亿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实现131亿元,同比增长47%。

    而直播电商则正从流量驱动转为产品和内容驱动,并进入以品牌自播、知识主播、技术赋能和定制化直播等为特点的发展新阶段。抖音直播超越淘宝直播占据第一的位置。美团直播今年新晋上榜。

    零食集合店成为一大热门风口

    零食集合店也被称为“零食折扣店”“量贩零食店”,是专门售卖零食的店铺,普遍采取以价换量、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2023年,零食集合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一大热门风口。2023年,立足于长三角的老婆大人排名榜首,老婆大人是宁波博全商贸有限公司旗下的零售品牌,汇集国内外的特色休闲零食。目前,老婆大人门店数已突破1000家。排名第二的零食很忙诞生于湖南长沙,截至今年6月,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3000家,并正以平均每天新开6家门店的速度继续保持高速且稳健地拓店。排名第三的赵一鸣零食今年首次开放融资,宣布完成1.5亿元A轮融资。目前,赵一鸣零食已在全国布局四大仓,门店网络辐射到镇一级市场,流通环节从过往的几级经销商缩减至品牌—仓—门店,同时,通过差异化的门店、严格的成本管控、高效的全链路运营,形成规模增长与利润增长的良性循环。排名第四的零食量贩连锁品牌零食有鸣日前宣布完成B+轮融资,目前全国门店已超2000家,计划到2026年开店规模突破1.6万家。

    连锁生鲜店格局相对稳定

    连锁生鲜店近几年的业态格局相对稳定。清美鲜食稳居第一,目前上海地区共有清美鲜食门店730多家,其高层表示,未来,清美预计在上海布局4000家门店,在江苏和浙江各布局6000家门店,共计在长三角地区布局1.6万家门店。

    钱大妈位居第二位,钱大妈在完成连续6轮融资后,通过下沉来挖掘增量。钱大妈是规模体量的生鲜专业连锁业态中较早下沉乡镇的企业之一。聚焦火锅食材的锅圈食汇位居第三,这家5年开出近万家门店、营收超70亿元的企业前不久也完成了港股上市备案。生鲜传奇、谊品生鲜、明康汇等企业基本维持现有区域布局,业态格局相对稳定。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