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金融茶”爆雷事件再次敲响全社会防范非法集资的警钟。而要彻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需要动员政府各职能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社会民众等各方面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一是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扎紧防范非法集资的篱笆。
考虑到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加大、民众反诈能力提高,非法集资诈骗活动正换上各种新型的“马甲”。有关部门一方面应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消除宣传盲区,力争将关于非法集资危害的宣传覆盖到所有社区、全体居民。同时可以考虑将各类金融爆雷事件作为蓝本,创作更加生动的反面教材。反诈宣传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剖析新近案例,及时反馈骗局演化动向,从而提升投资者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非法集资高发、频发的区域与群体,有必要“重点盯防”,增强特定群体、特定区域的风险防范意识,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
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使监管与风险提示始终走在前头,夯实遏制非法集资的制度基石。
此次地方政府在监管工作方面总体上表现良好,既对茶叶市场价格作了明确规定,也提前对“金融茶”“理财茶”进行了风险提示,可惜结果依然令人遗憾。这也对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管部门应争取在更早阶段、以更大力度采取监管措施或发布风险提示。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充分调动、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完善社会立体监管和预警体系,形成社会监管合力,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茶叶市场以及其他投资品市场保持较高监督与整治力度。只有将相关监管措施或风险提示落到实处、产生成效,才能将类似事件扼杀在萌芽阶段。
三是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治震慑力,营造狠抓非法集资氛围。
对“金融茶”及类似爆雷事件,有关部门应及时介入,紧盯关联账户,严查违法者资金动向,进一步提高引导取证、证据审查能力,铸牢非法资金转移防火墙,尽快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投资人利益,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对涉嫌非法集资的责任人采取从严惩处措施,增强打击非法集资的社会震慑力,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