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电子报
  • 地方频道
  • 年轻人不买账 新市场难拓展 调味品跨界联名不香了?

    2024-09-05 13:43 来源:食品安全观察
     点击:

    中秋临近,涪陵榨菜玩起了“跨次元”——与烘焙企业合作,将涪陵榨菜融入月饼馅料制作中,咸、甜两种口味的榨菜月饼于近日上市;上个月,六必居联名三元梅园推出二八酱奶茶,将六必居二八酱、黑芝麻酱与三元梅园的奶茶融合……近一段时间,调味品行业跨界联名的“风”又刮了回来。有人认为是创新,值得肯定;有人认为是噱头,不务正业;也有人认为是行业内卷下的无奈跟风之举。对此,行业专家表示,调味品品牌跨界联名,必须以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为依托,从企业实际出发、优势出发,挖掘年轻人感兴趣的消费场景去靠近,才有可能打动年轻人,打造出第二增长极。

    跨界——

    寻找第二增长极

    在众多的调味品品牌中,海天味业、恒顺醋业在跨界布局上动作频频,可以算是“经验派”。

    从2020年至今,海天味业先后推出食用油、发酵果蔬汁饮料、冰淇淋、柠檬茶、谷物坚果饮品、纯净水等超20款跨界新品,每次都能引发网友一段时间的热议。恒顺醋业则不仅跨界到预制菜、冰淇淋、气泡水等食品行业其他领域,甚至还涉足了光电、生物工程、制药、房地产等产业。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不少调味品品牌希望通过发展新业务谋求第二增长曲线,但跨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海天味业2023年年报显示,除了酱油、蚝油、调味酱,代表多元化产品的“其他”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贡献中并不大,仅占总收入的14.25%。刚刚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海天味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他”业务占比也只有总收入的16.28%。

    而针对恒顺醋业的“跨界热”,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指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主业不强、副业太多、战线太长、缺乏核心增长点。从业绩来看,产业多元化也的确成为恒顺醋业发展的障碍——期间,公司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而盈利能力并未提升。

    有观点分析,跨界可以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消费者群体,但第二增长曲线的获得并不容易,非专业跨界具有一定的风险,其中跨界后的产品与品牌形象不符、竞争激烈和创新不足是两大限制原因。例如,海天味业、恒顺醋业推出的雪糕、瓶装水、火锅底料等,并未在市场上引起太大反响,一是因为消费者认为雪糕、瓶装水等与品牌的调味品形象不符,因此热度过去后并不会买账;二是各行业现有品牌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都已有了稳定的头部玩家,甚至处于接近饱和的状态,调味品企业跨界进入并不具备太大优势,且创新不足,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调味品品牌是有业务基因的,若管理模式和人员没有变动,只有产品横空跨界,失败的概率是比较大的。”河北省调味品协会会长李军告诉记者,比起跨界,他更建议品牌集中优势资源单点突破,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联名——

    热火朝天贴近“Z世代”

    除了直接跨界推新品,联名也是调味品品牌常用的营销方式。品牌之间强强联合,可以充分借助双方的品牌影响力,实现“1+1>2”的品牌效果。

    作为调味品老字号,六必居今年在联名上颇为积极。4月,与盐津铺子旗下品牌大魔王合作推出“六必居麻酱味”魔芋素毛肚;7月,与北京稻香村联名推出鲜肉麻仁金丝馅现烤月饼,将六必居酱菜产品麻仁金丝融入传统糕点;8月,与三元梅园推出两款二八酱奶茶。其中,“六必居麻酱味”魔芋素毛肚颇受消费者好评,仅在抖音盐津铺子官方旗舰店的销量就超过了300万件,这在联名产品中并不多见。

    调味品联名已成常态,除了与食品行业内的品牌联名,也有不少品牌尝试走出“食品圈”,以获得更大的热度。老干妈和上汽大众凌渡联名,推出了限量周边辣酱礼盒;王致和携手京东推出“真香裤”,品牌LOGO次第排列,红黄撞色的大胆设计十分抢眼;小龙坎与登康口腔旗下冷酸灵牙膏合作推出一款“火锅牙膏”,月销近4000件……这种自带“反差萌”的组合都有着“热搜”体质,纷纷爆红网络。

    “品牌频频联动与‘Z世代’崛起引发的新一轮消费升级趋势有关。”粮油调味营销主编张力明表示,年轻消费群体是品牌的主要目标客户。数据显示,90后、95后对零售业的贡献已超过70后和80后,90后、95后及00后更加注重消费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物理和感官刺激,还可以是社交价值和精神满足。因此,他们更愿意为爱好、新奇买单。

    中国调味品协会专家表示,品牌积极尝试联名合作,对于调味品行业适应时代变化,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管是老字号还是其他传统企业,联名带来的销售额有限,可能只占总营收的小部分,更多是出于品牌的考虑,希望赋予品牌年轻化、活力化的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

    目标——

    产品为本持续吸引消费者

    调味品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发展迅速且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10028亿元。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行业正在稳步扩张。然而,从目前来看,调味品企业纷纷跨界联名,不仅没有形成第二增长极,消费者买账的也很少。

    跨界联名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品牌关注度,特别是对于老字号品牌来讲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但另一方面,不少产品也是昙花一现,如何持续吸引并留住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是品牌跨界联名面临的最大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频频开展联名营销,使得一些年轻人逐渐对联名产品“免疫”,兴趣度下降。根据《2023品牌联名消费调研报告》,只有33.1%的消费者对联名的兴趣比以前更强,44.3%的消费者没变化,22.6%的消费者兴趣减弱。原因分析显示,联名数量太多,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损耗了消费者的热情。

    在此背景下,张力明认为,品牌的年轻化营销应该从企业实际、企业优势出发,跨界联名对象的选择、产品的打造也十分重要,只有优势互补效果才会显现,否则只是噱头营销,市场和年轻人都不会买账。张力明以“六必居麻酱味”魔芋素毛肚为例分析指出,六必居作为调味品老字号,有产品质量、有文化底蕴、有市场认可度,但在渠道方面有所欠缺,而渠道正是盐津铺子的强项。两者联名属于互相借力、优势互补,故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曾表示,对于品牌来讲,跨界联名应该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品牌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如果再加上跨界联名的营销手段,可以让品牌持续吸引消费者。如果把希望寄托在跨界联名上,而不注重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反而本末倒置。

    朱丹蓬表示,消费者可能会因为情怀、好奇心而尝试购买跨界联名产品,但最在意的肯定还是产品本身。对于调味品来讲,还是要持续推出优质、健康的创新产品,才能长期吸引消费者。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