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电子报
  • 地方频道
  • 一碗羊杂走上“文旅之路”

    2024-09-10 12:17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点击:

    “老板,一碗羊杂碎,一个白焙子。”“好嘞,您先喝口茶,马上来。”“老板,我们这桌五碗羊杂碎,五个白焙子,另外再打包三份带走。”“好的,稍等几分钟,您走之前,再给您打包带走的三份。”四子王旗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羊杂碎开始的。清晨,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东梁杂碎一条街”的一排排店里,大多已坐满了顾客,老板们各自忙碌着,熬羊杂、烙焙子、沏茶倒水,一幅热火朝天、生意兴隆的景象。

    “东梁杂碎一条街”的“标配”美食 张蜀雁 摄

    “四子王旗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羊杂碎开始的”

    在四子王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四子王旗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羊杂碎开始的”。在当地人心中,羊杂碎是无可替代的早餐主角,“一碗羊杂碎,一个白焙子”便是“标配”。四子王旗羊杂碎之所以能吸引如此之多的顾客,是因为店家们通过传统工人把羊杂碎的味道真正释放了出来,一碗香味浓郁的羊杂汤,是集食材、刀工、调料、熬制、火候等多个工序于一体的美食杰作,油色红润、入口绵香,吃上一碗美味的羊杂碎,辣在口中,暖在心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梁杂碎一条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干净平整的街道、整齐划一的店面、环境优雅的餐馆,热情周到的服务。如今的“东梁杂碎一条街”,也是四方游客的打卡地和品尝美食聚集地。

    “旺季时,每天能接待四五百位客人。咱们‘东梁杂碎一条街’的外地顾客挺多的,有呼和浩特、包头、二连、赛罕等内蒙古地市的,还有来咱们四子王旗办事的其他外省人,都要来尝一尝咱们的羊杂碎,其中呼市的返客量最大,基本每天都会有专程开车来吃羊杂碎的顾客。”杂碎店老板崔云栓边干活边介绍。

    今年63岁的徐瑞干这一行已经20年了。截至目前,区内共有8家加盟店与他们合作经营羊杂碎,生意也不错。从2013年开始,他便在外地找相关厂家做代加工,制作方便携带、开袋即食的速食羊杂产品,收获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21年,四子王旗嘉浩鸣食品有限公司在乌兰花镇小北号村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生产加工真空包装的羊杂碎,自热火锅粉、自热米饭等常温速食产品,通过进店购买、电商、微信销售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

    “目前产品销售的还算可以,现在进店的很多顾客吃完都会再带走一些成品,特别是江浙等地的南方顾客,我们都通过物流给他们发货,逢年过节时,许多人还会购买成品礼盒。下一步,我们会陆续研发新产品,把四子王旗的特色美食品牌打响,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吃到咱们的羊杂碎。”徐瑞胸有成竹地说。

    羊杂碎只是四子王旗传统美食的一个缩影,四子王旗不仅有“东梁杂碎一条街”,还有“美食街”“奶食街”;不仅有垂涎欲滴的烤全羊,还有鲜嫩美味的手把肉;不仅有吃法多样的蒙餐,还有唇齿留香的奶制品……

    “美食+文旅”推动经济发展

    传统美食作为文化瑰宝,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人们通过食物来表达他们特定的历史、地理、气候和生活方式的方式。通过品尝美食,能够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和文化故事。因此,传统美食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味觉体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近年来,四子王旗以特色农畜产品带动美食文旅出圈、美食文旅反哺特色农畜产品的良性互动为抓手,以“美食+文旅”为载体,不断打响小城旅游品牌,持续讲好“土特产”品牌故事,并对“土特产”进行精深加工,将其打造成有标准、可溯源的产品,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的附加值,为四子王旗农畜产品出圈加把“火”。

    如今,“因吃而动、寻味而游”已成为当今社会新的消费趋势,美食与旅游的共同发展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美食文化作为全域旅游的核心产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四子王旗不断探索新路径,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美食资源,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近年来,四子王旗在“美食+旅游”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如今,随着旅游空间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中的地位也越发凸显。下一步,四子王旗将不断探索美食与文旅相结合的新型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地方特产、发挥主导优势、推动特色美食转型升级,让更多的人了解四子王旗美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使美食成为促进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