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上挂满果实,蓝莓大棚内生机盎然,红枣加工厂里机声隆隆……虽然已是冬日,但陕西省神木市的收获季还未结束。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神木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深入挖掘优势特色资源,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丰劳山村苹果挂满枝头
走进神木市贺家川镇丰劳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苹果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挂满了红艳硕大的苹果。该合作社生产负责人高会兵正带着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脱袋、采摘、分拣、搬运,尽享丰收喜悦。
“我们的苹果园有900亩,采用精细化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矮砧密植宽行栽植,并且全部使用农家肥。我们还长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作业,雇用当地村民打理果园,力保苹果产量和品质。”高会兵介绍,果园的主栽品种是龙富短枝,授粉树是维纳斯黄金、龙奇红、海红果等9个品种。每年9月早熟苹果成熟后,其他品种的苹果就开始陆续成熟。目前,龙富短枝已经上市。“我们的苹果单果达到了400克左右,品质也相当不错。今年,产量预计在20万斤左右,能为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高会兵如是说。
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丰劳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立足该优势,当地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如今,苹果已成为丰劳山村的靓丽名片,不仅照亮了农民的致富路,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乔家村红枣加工忙
红枣也是贺家川镇的优势产业。为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贺家川镇乔家村依托村企结对帮扶平台,建立红枣加工厂,实现了村内土地、劳动力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创造了“产业扎根乡村”的新局面,有效促进了村民收入的增长。
乔家村村民搬运分拣好的红枣
自9月起,58岁的乔俊明便开始了忙碌,与其他乔家村村民一同在枣园中采摘、收集红枣,并将新鲜红枣送往村里的红枣加工厂。“我家有8亩枣树,亩产600斤,全部卖给了红枣加工厂,每斤能卖1.2元。”乔俊明说。
丰劳山村村民采摘苹果
“自运营以来,红枣加工厂日均生产紫晶枣10万余斤,目前已收购周边枣农红枣750吨。”神木市农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维武介绍,红枣加工厂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还按照岗位需求和技术特点,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日薪在260—500元之间的岗位。
蓝莓大棚暖意融融
眼下,正是大棚培植蓝莓开花、挂果的关键时期,走进神木市飞科新农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日光温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尽管天气已日渐转凉,大棚内却仍旧暖意融融,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高荣与工人们正忙着对蓝莓进行疏枝、挂线,以确保蓝莓能够健康成长。
“今年,我们承包了神木市高家堡镇水磨河村80个日光温室,累计投资350万元,完成了一期35个棚的蓝莓种植,预计年底就能上市。目前,我们种植的蓝莓品种有‘L25’‘L11’‘F6’,分为早、中、晚熟,可以拉长市场供货期。”该公司总经理高荣介绍,蓝莓种植对环境和技术要求很高,“我们采用了无土栽培生产,引进了先进的环境控制和水肥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标准化生产,预计2026年蓝莓产值能达到1000万元”。
近年来,神木市紧紧围绕富民增收的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种植,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断注入新活力。
乔岔滩村稻蟹虾齐丰收
9月,神木市高家堡镇乔岔滩村的600亩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河蟹在稻田边悠然自得地“横行”,基地的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于稻田间,捕捉肥美的螃蟹。
“我们这里的稻田螃蟹亩产在20斤左右,每斤市场价90元。公司今年还在200亩稻田里试验养殖了小龙虾,大概亩产小龙虾40斤。这样算下来,小龙虾和螃蟹的额外效益很可观,实现了一田多用、一地三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神木市顺益和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连军说。
乔岔滩村毗邻秃尾河,地势平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宜水稻种植。2021年,刘连军看中了这里的环境,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稻蟹虾种养一体化产业。
“今年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有‘稻花香’‘松粳22号’等,长势还可以,亩产应该能达到1000斤左右。”刘连军说,稻蟹虾种养模式不仅能显著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也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