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白葡萄酒今夏“升温”

2025-07-14 13:45 来源:中国食品报
 点击:

 夏季来临,白葡萄酒进入销售旺季。从海关总署1—4月瓶装葡萄酒进口数据来看,主打白葡萄酒的德国和新西兰进口量均出现明显增长,德国进口量同比增长12%,新西兰进口量同比增长52%。业内人士认为,白葡萄酒消费复苏,更多源于酒饮消费的个性化、悦己化趋势。同时,电商等渠道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也带动了白葡萄酒消费的增长。

白葡萄酒动销显著

随着消费者迭代,白葡萄酒增长的新动能也在萌芽。广西尊品汇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向兵表示,今年白葡萄酒的出货情况不错,4—5月白葡萄酒品类表现很亮眼,占公司整体葡萄酒销售额的45%,较去年同期实现数倍增长。

“确实感觉备货时间提前了,4—5月已出现经销商集中采购现象,往年是在6月。”福建葡萄酒进口商王铎表示,目前出货情况还不错,部分客户单次采购量达几十箱。

“今年白葡萄酒整体出货量较去年保持平稳,实现小幅增长,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主要受益于年轻消费群体对白葡萄酒的接受度持续提高。”北京东科佳酿四海酒业负责人丁亚东说。

露森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品牌发展总监杨祖延则表示,当前白葡萄酒市场动销表现稳健,沿海区域市场增长态势尤为显著。

王铎认为,进口商、经销商备货时间的提前,可侧面体现对白葡萄酒夏季市场的看好,同时白葡萄酒的动销也延续了去年的不错表现。从终端而言,白葡萄酒的消费特性更偏向即饮和快速周转,很少像红葡萄酒那样长期库存。尤其在夏季,白葡萄酒的销量明显高于冬季,其在即饮渠道如餐饮、自饮场景、即时零售、电商、社区团购的消化率更高,消费频次和动销速度更快。

一位即时零售渠道的负责人表示,年初引入白葡萄酒产品后,销量一直都比较平稳,后续也增加了新的几款干白,如意大利莫斯卡托甜白葡萄酒、南非的白诗南白葡萄酒。

德国汉凯集团中国区代表顾育平认为,在一些即饮渠道,白葡萄酒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红葡萄酒的市场,上海特别明显,在上海一些餐饮店,白葡萄酒动销远远高于红葡萄酒。顾育平认为,白葡萄酒增长明显的渠道主要是餐饮渠道和线上渠道。而在传统的团购和经销商渠道里,白葡萄酒增长的速度并不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白葡萄酒消费复苏,更多源于酒饮消费的个性化、悦己化趋势。同时,电商等渠道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也带动了白葡萄酒消费的增长。

低价位产品更受欢迎

从目前来看,白葡萄酒的主要动销价格仍然集中在100元内、100—200元这两个价格段,300元甚至更高价格的白葡萄酒,表现较为疲软。

“我们今年白葡萄酒卖得最好的就是100—200元这个价位,特别是新西兰长相思和德国雷司令。严格来说,100元出头的最受欢迎。100—200元价位段的白葡萄酒性价比高,消费者接受度也高,成了今年市场的主力军。”丁亚东说。

龙向兵也赞同这一观点:“公司白葡萄酒的零售价在100—200元价位段出货最好,是目前出货最快的产品,订货量大。”

“我们的白葡萄酒产品中,也是零售价位在100元左右的产品市场流动性更强。”杨祖延如是说。

顾育平指出,从价位来看,100元以下的白葡萄酒增长最为迅猛。虽然高端白葡萄酒也在增长,但由于基数较小,增速远不及百元以下的平价产品。目前,百元以下白葡萄酒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扩张。

广州葡萄酒酒商周杰表示,公司销售的干白品类来源较广,法国阿尔萨斯产区干白葡萄酒、智利卡萨布兰卡谷产区白葡萄酒,还有一些德国摩泽尔的雷司令。整体而言,零售价格在300元以上的产品目前有明显的疲态,出货好的还是价格低一些的产品。

进口白葡萄酒仍是市场“主力军”,但部分国产白葡萄酒也有亮眼表现。一位葡萄酒网店创始人表示,国产的白葡萄酒比如山东龙亭酒庄的霞多丽、新疆蒲昌酒庄的白羽也很受消费者欢迎。

“国产白葡萄酒这几年越来越流行,特别是来自宁夏产区的产品,一些白葡萄酒在包装设计与品质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福建葡萄酒商蔡峰表示,今年国产葡萄酒也在积极布局百元白葡萄酒产品,例如张裕的长尾猫干白、华东葡萄酒公司的透骨新鲜干白等。

市场竞争持续升温

当前,白葡萄酒品类动销显著,大量酒企的涌入使得白葡萄酒赛道持续升温。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特别体现在价格层面。北京葡萄酒进口商王志透露,目前市场上新西兰长相思的零售价普遍在50—60元之间,最卷还是德国的雷司令,最低价格区间在30—50元之间。

顾育平认为,现在的白葡萄酒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酒商不会刻意压低价格,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开始打起价格战。

王铎表示,以前做白葡萄酒的进口商较少,以雷司令为例,三五年前在全国可能只有100家进口商,现在已经有上千家了。放眼整个市场,大大小小的葡萄酒进口商都要去进一些白葡萄酒。当市场开始高度竞争,价格就往下走。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市场呈现出增长态势,但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