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咸宁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咸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5+5”现代化产业体系,编制《咸宁市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规划》,组建工作专班,印发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和目标任务清单,从建圈强链、产区培育、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发力,打造涵盖产品研发、包装、制罐、加工、检测、销售等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实现食品饮料产业的全面发展。1—5月,咸宁市食品饮料产业规上企业293家,实现产值185.58亿元,同比增长16.5%。目前,已有502家食品饮料相关企业入驻食品饮料供应链平台,累计交易额10亿元。
为了精准服务企业,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创业首护人”服务,在市民之家设置“首护会客厅”,定期邀请职能部门、专业化服务机构、创业导师做客会客厅,解决企业在发展、合规等方面问题,确保信息“一站式”获取、问题“一次性”解决、服务“一揽子”到位,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服务,让企业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今年以来,在“创业首护人”精准服务下,全市食品饮料产业新登记24户。目前,已有红牛、元气森林、奥瑞金制罐等6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咸宁生产,推动了食品饮料产业链企业强强联合、聚集发展。
为破解食品饮料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痛点,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大力开展“双找双赢”金融服务模式,与商业银行建立银政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找企业需求、企业找发展路径”的“双找”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构建高效的融资对接平台,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市场主体提质增效”目标,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咸宁市政府将信用评价赋能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纳入咸宁市2025年重点改革项目,成立“信用+食品饮料产业”试点工作专班。咸宁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构建信用评价新体系。建立咸宁市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第三方公司对“信用+食品饮料产业”试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全市331家食品饮料企业中,A级282家、B级42家、C级3家、D级4家。
从政策扶持到平台搭建,从服务优化到金融赋能,一项项举措落地生根,为咸宁市食品饮料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注入强劲活力和动能,助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