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个零食巨头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来伊份转盈为亏,良品铺子的亏损则进一步扩大,洽洽食品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七成。2025年上半年,零食行业整体营收出现同比下降,渠道红利仍在但边际缩减,成长驱动力更多来自于爆品打造或自身渠道扩容。业内分析指出,行业渠道红利收窄背景下,各家公司呈现差异化发展方向,能够实现产品及渠道增量的公司具备更高成长性。
面对持续失速的业绩,昔日的零食巨头都提到了行业竞争加剧、渠道转型困难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原因。同时,“新生代”却在全面崛起,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的营收屡创新高,更已突破万店规模。还有山姆、奥乐齐等商超,以及叮咚、盒马等新零售企业,它们凭借自有品牌和即时履约能力,掀起了一场重构零食消费链路的变革浪潮。
营收增长利润下滑
“老牌零食”的经营困局
当闹市区的来伊份门店越来越少时,二三线城市里的量贩零食店正锣鼓喧天地开业。这种极具反差的场景,恰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零食行业的真实写照。
来伊份近日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9.40亿元,同比增长8.21%,但归母净利润却暴跌439.6%,亏损达5068.39万元。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来伊份营业成本同比上升24.20%,远高于营收增速。主要是公司拓展新业务毛利结构的不同所致。来伊份在2025年上半年通过拓展新业务渠道和新模式业务,带来了收入的增长。然而,这些新业务的毛利结构与传统业务存在差异,导致营业成本上升。例如,公司拓展了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锁鲜卤味、冷藏糕点、预制菜、水果生鲜、粮油调味等创新品类,这些品类通常具有更高的原材料成本和冷链运输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来伊份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了10.51%,管理费用也下降了4.77%,但是在成本端的一些收缩,却未能反映到营收增长上,另一原因便是毛利率在下降。数据显示,来伊份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1.28%下降至32.61%,同比下滑约为8.67个百分点。
而另一家老牌零食企业良品铺子,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7.21%至28.2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491.59%至-9355.3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1694.33%至-1.19亿元,销售毛利率下跌1.97个百分点至24.42%。对于业绩下滑,良品铺子解释称,公司2025年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调整,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公司毛利率。事实上,自良品铺子从2023年11月启动大规模降价,公司毛利率就从202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该年毛利率同比下跌1.61个百分点至26.14%。
同时,公司从去年开始持续优化门店结构,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使得销售规模同比下降。此外,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也影响利润。从2006年创立到2020年风光上市,再到2025年深陷转型困境,良品铺子的轨迹深刻映射了中国零食行业的变迁。
此外,洽洽食品、甘源食品、三只松鼠、黑芝麻、劲仔食品5家公司上半年营收增速分别为-5.05%、-9.34%、7.94%、-4.65%和-0.50%,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73.68%、55.20%、52.22%、29.26%和21.86%,业绩承压。
洽洽食品披露,近年来,休闲食品行业销售渠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渠道竞争方面,折扣化、近场化趋势加剧,大卖场、超市、便利等传统渠道客流持续下滑。上半年,公司加大推进对零食量贩渠道、会员店、即时零售、O2O等新渠道新场景的拓展;海外聚焦东南亚市场,加大新品推广力度;线上业务实现新渠道突破,持续开展新品孵化。
量贩零食业务爆发
新生代业绩逆袭
老牌企业的低迷状态并非行业全貌。在A股休闲零食行业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面临业绩承压的困境,但万辰集团、盐津铺子和有友食品三家公司却实现逆势增长。
日前,万辰集团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令行业侧目,达50358.8%。其中,公司量贩零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3.45亿元,同比增长109.33%,门店数量快速增加、经营效率稳步提升,品牌势能逐步累积。
万辰集团以食用菌业务起家,2022年开始陆续收购并整合旗下品牌,进军量贩零食业务,开辟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公司将旗下“陆小馋”“好想来”“来优品”和“吖嘀吖嘀”四大品牌统一合并为“好想来品牌零食”,实现供应链和品牌的统一,形成了新的增长点。盈利模式上,公司的量贩零食连锁业务采购水饮、乳制品、肉类零食、素食山珍等12大核心品类的产品组合后,主要通过供货给门店向终端消费者进行销售。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在当今传统零售业普遍面临挑战的大环境下,量贩零食渠道红利仍存,全品类折扣店或成为趋势。
盐津铺子已向全渠道转型,向零食量贩连锁店、会员高势能系统、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硬折扣等渠道逐步突破,助力提升公司产品的渗透率与市占率。公司产品在以“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有鸣”等为代表的零食量贩渠道和社区团购等O2O渠道热卖。
靠着渠道结构优化及多核心品类的打法,盐津铺子今年上半年实现了29.41亿元的营收,归母净利润为3.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58%和16.70%,在同行中表现亮眼。
有友食品上半年实现营收7.71亿元,同比增长45.59%;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增长42.47%。公司主要业务为泡卤风味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半年,公司聚焦核心品类深耕与渠道效能提升,实现业绩增长。市场拓展方面,公司通过会员制商超、零食量贩及线上电商等多渠道协同发力,推动全渠道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新旧企业各寻出路
行业进入“新赛点”
如今,零食赛道的新旧企业已经走到了“新赛点”,在这场生死博弈中,品质、价格、渠道仍是核心比拼维度,关键在于如何从过往的“旧能力”中,开拓出适应新竞争的“新势能”。
首先,基于品类创新进行供应链管理。目前,大部分零食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供应链把控能力的重要性,但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打造护城河则更为关键。
根据《2025中国休闲零食白皮书》数据,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低糖、低盐、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零食,新中式、健康化、代餐化成为了零食消费的新趋势。比如卫龙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魔芋爽,并提前布局印尼魔芋原料加工业务,如今其已经成为卫龙第二个年销售额10亿的大单品。
其次,全渠道融合与场景创新成为必然选择,零食品牌之间的合纵连横也将成为新趋势。比如三只松鼠早已进驻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等量贩品牌门店,如今在商超、便利店、量贩店、社区店等多场景渗透率突破35%。
另外,除了线上线下融合之外,目前零食品牌在中低线城市扩店数已明显高于中高线城市开店数,实现下沉和高线市场双轨并进,也将成为企业挖掘新增量的关键方向。
最后,年轻群体已成为零食市场的核心消费力量,他们更追求通过消费获得情绪共鸣、身份认同与精神满足,零食品牌需要以场景创新、营销创新为抓手,通过品牌故事与年轻人建立深度情感链接,才能精准满足他们的情绪价值需求。
总之,无论是深耕行业多年的老牌企业,还是凭借创新赛道突围的新兴公司,都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重新锚定自身的价值定位,从而在竞争白热化的零食市 场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