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咖啡+风景”重塑文旅体验

2025-10-27 10:22 来源:中国食品报
 点击:

在云南保山的高晟咖啡庄园,游客能亲手体验咖啡豆采摘,还能观摩咖啡豆的晾晒、筛选、储存、烘焙和冲煮全过程,沉浸式感受从果实到一杯咖啡的完整蜕变;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石山村的稻田彩绘与“稻田咖啡屋”成为打卡热点,游客可在此品咖啡、赏稻浪,感受田园诗意;贵州省贵阳市森林公园山顶的“猴子咖啡”在社交媒体悄然走红……近段时间来,全国多地以“咖啡+风景”模式,通过不同的策略和创新举措,将咖啡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

特色咖啡成“探险旅游新地标”

“这份‘云端咖啡’体验非常值。”正在山顶拍照的重庆游客张女士坦言,刷到山顶观日落的视频后便规划行程赶来体验,咖啡香与山风、晚霞的组合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趟旅程还计划去体验溶洞咖啡和悬崖咖啡。喀斯特地貌优势与咖啡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的“轻旅行”新场景——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一个不起眼的山洞内,每天都有上百名游客手持咖啡,在烛光、星空与大提琴的乐音中享受“放空时刻”。这家名为“山由XIU”的洞穴咖啡店,自今年8月试运营以来,不到两个月已接待超千名游客,折射出贵州文旅与新消费结合的探索路径;而在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酷玩森林景区内,距离地面200米的“崖壁咖啡馆”,更是因为提供了与自然深度对话的独特方式,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探险旅游新地标”。

在云南普洱,咖啡不仅能喝,还能看、能玩、能住。这里的庄园里有大象悠然踱步,研学课堂里孩子们亲手烘焙咖啡豆,博物馆里一排排古老器具诉说着跨洋的故事。随着“咖啡+风景”的深度融合,这片热土正在用一杯醇香,把绿水青山与人文温度一同端上桌,成为旅人心中独特的“诗与远方”。

走进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勐竹寨,群山环抱间,大象咖啡庄园静静铺展开来。俯瞰全景,庄园轮廓宛如一头安卧的亚洲象,与周边山峦相依相映。“大象在傣族文化中象征吉祥和好运,我们希望通过‘人象共生’理念,让产业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同行。”庄园主理人万宇介绍。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原产地精品咖啡,还能在步道间偶遇野象的足迹,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体验。在“美丽星村·有风咖谷”,咖啡成为一本可以“翻阅”的书。这里的研学路线从咖啡果实到咖啡豆,环环相扣:识果、采摘、发酵、烘焙……游客能亲手完成一道道工序,甚至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咖啡伴手礼。研学中心还配备了专业团队,不仅能承办咖啡赛事,还能为爱好者提供进阶培训。“我们希望让咖啡知识更接地气,让更多人走近这片土地,也走近咖啡本身。”运营负责人说道。

今年,浙江宁波东钱湖以主题文化沙龙串联非遗展演、艺术展览与咖啡品鉴,打造差异化的“旅咖”体验。自村咖文旅季启动以来,多家参与活动的咖啡馆表示,客流量同比增加了20%以上。村咖经济辐射带动效应显著,五一期间周边民宿预订率达90%以上,“村游”游客环比增长60%,客流以上海、北京及江浙客群为主。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道:“在这里,我不仅喝到了好咖啡,更感受到了东钱湖独特的生活美学。手冲咖啡体验课让我这个咖啡小白收获满满,非遗展示区的手工制品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咖啡文化正悄然兴起。这种独特的饮品不仅融入了城市的日常生活,更构建了一个繁荣的“咖啡+”产业生态。延吉市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咖啡消费景象,其咖啡馆密度高达上海的4倍。这座边陲小城汇聚了超过千家的咖啡馆,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咖啡消费景象。游客们手持印有延边特色图案、融入本地风味的咖啡特调饮品,在色彩斑斓的弹幕墙前拍照留念,不断刺激周边消费。

打造有温度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咖啡+风景”模式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时尚的活力,更承载着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作为全国咖啡馆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贵阳“咖啡之城”名不虚传,600多万常住人口拥有3000多家咖啡店,良性竞争催生出众多精品咖啡品牌,更孕育出世界咖啡冲煮大赛冠军等品牌活动。如今,咖啡空间正从市井巷弄向自然秘境延伸,从溶洞到悬崖、从咖啡到轻旅行,独特场景带来的新卖点正为文旅融合写下生动注脚。

普洱的咖啡故事,并不止于舌尖的醇香。它更是一种人与土地的连接。产业带来了收益,也带动了村落的发展;游客因咖啡而来,却在旅居体验中留下了更深的记忆。如今,普洱正通过“咖啡+风景”融合实践,把咖啡从单一的农产品,变成一张能讲故事、有温度的文化名片。

宁波东钱湖村咖文旅季的举办还催生了一批新的就业机会。部分咖啡馆新增咖啡师、活动策划等专业领域岗位,也有不少年轻人受到启发,开始筹备在东钱湖开设特色咖啡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正形成以美宿为载体、美食为纽带、美景为载体的“三美”经济闭环,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以咖啡醇香氤氲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云顶筑巢咖啡庄园负责人王旭旋表示,他们不仅致力于种植优质的咖啡,更在探索咖啡种植、加工与旅居的深度融合。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企业的产量增长,更带动了农民的收入增加。2024年,庄园的咖啡产值达到了2500万元,同时帮助农户实现了人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业内人士表示,云南的咖啡文旅产业正逐步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提升。如今,咖啡的醇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动力。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认为,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景点打卡,而是通过旅游来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生活方式。正因如此,深度融合本地特色、提供独特参与感的旅游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已超越传统的生产线参观模式,进入与生活方式深度融合的“共创”阶段。

更多专业人士也认为,“咖啡+风景”这一模式“出圈”的深层原因,藏在旅游方式的改变里。现在的游客早就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了,他们要的是“沉浸式体验”。一家有故事的咖啡馆,能让逛累了的人坐下来歇脚,顺便听听店主聊咖啡背后的风土;一场手冲体验课,能让游客从“看客”变成“爱豆”,临走时还能带走点小技能;一条咖啡主题的City Walk,能把散落的老街区、新地标串成线,让城市的味道变得可触可感……咖啡就像个“黏合剂”,把观光变成了生活,把打卡变成了体验。与其说大家在抢一杯咖啡,不如说在抢一种“懂生活”的能力。毕竟,咖啡虽好,终究是媒介。它所承载的人情温度、文化碰撞与独特体验,才是文旅这场盛宴里,最值得细细品味的精华。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