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酒业经历结构性变革的今天,“共生、共情、共享”正成为世界名酒发展的核心共识。近日,以此为主题的世界名酒价值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此次会议汇聚了全球酒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产区代表,共同探讨行业在震荡周期中的挑战与机遇,推动行业将美酒打造为连接世界、传递美好的通用语言,擘画世界名酒的未来发展路径。与会专家表示,未来的名酒价值源于对自然的感恩、对品质的坚守,更源于与消费者内心的深度共鸣。当中国酒业将“共生、共情、共享”理念付诸行动,一定能跨越“冰与火”的考验,进入下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
共酿共生,美酒架起文明互鉴之桥
当前,全球酒类产业正处于结构性变迁的关键阶段,呈现出多维度的战略转向与价值重构。烈酒板块表现尤为突出,高端及奢侈细分市场以10.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引领全球增长浪潮,亚太地区成为驱动该增长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中国白酒市场保持稳健扩容,年复合增长率达2.3%,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与文化根基。
“世界名酒的价值在于千年经典的传诵、非遗技艺的传承、精神文化的弘扬和人类文明的进化。”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提出,美酒既是时光的沉淀,也是文明的使者,更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从中国白酒的醇厚、黄酒的古朴,到苏格兰威士忌的烟熏、法国干邑的琥珀流光,再到日本清酒的清雅韵味,全球酒类虽各具特色,但共同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和而不同”的格局,正是世界名酒文化的魅力所在。“世界名酒的长远发展,终究要落脚于‘共生、共情、共享’的价值共识。”
“共生”是产业与自然、社会的深度融合。宋书玉指出,“山、水、林、土、河、微”是中国美酒的风土密码,真正的美酒是风土与匠人共同书写的自传,是人与自然达成的默契。美酒的生态价值在于对“共生哲学”的极致体现,成就了“天地共酿、天人共生”的产业根基。
“共情”是跨越文化的理解。宋书玉认为,美酒是情感的催化剂、记忆的载体和心灵的慰藉,美酒消费已从“悦人”向“悦己”延伸。“无论是东方酿造还是西方工艺,都应立足各自文化根基,让不同地域的消费者读懂美酒中的文化内涵,让每一滴酒都能成为理解彼此的风味写真。”
“共享”是与世界的交融,是文明互鉴的承诺。“美酒的本质是抗拒孤独。一杯好酒打开的瞬间,其最大的价值便在于共享。”宋书玉指出,世界酒业正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共鸣”,从“本土化”到“文化融合”的突破。他呼吁,全球酒业应打破壁垒,推动标准互认、技术共创和市场共荣,让世界名酒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不走出国门,所谓的‘世界名酒’便是‘自娱自乐’。必须下决心将中国白酒真正地推向世界,这需要一份让世界人民分享美味的责任感。”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表示,行业要打破“外国人不喝白酒”的认知局限,借鉴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他提出三大突破路径:一是练好内功,使白酒在质量、环保、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符合国际标准,并创新开发适合调酒的新产品;二是讲好故事,将中国白酒深厚的文化底蕴、经济社会价值以世界听得懂的方式传播出去;三是创新模式,借鉴其他行业出海经验,可考虑在海外建立酒庄,并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庞大中国人群作为基础盘,逐步培育海外消费群体。
价值重构,酒企创新路径形成共识
当“价值重构”从理论成为共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行动。面对行业变局,酒企不仅需要富有远见,更需要找到落地的方法。
古井贡酒董事长梁金辉介绍,古井贡酒正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应对变革:一是以数字化赋能传统酿造,建成白酒智能化酿造5G工厂,设备联网率超96%;二是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借助文化输出走进30多个国家;三是顺应理性消费趋势,开辟“轻养新生态”赛道,推出健康型产品与社群平台,开拓行业发展新蓝海。
“当下,消费者的饮酒行为正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社交场景转变为悦己、轻潮饮的体验。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将‘以消费者为中心’真正落到实处,从产品研发、品牌传播到用户体验,全链路进行系统性的创新。”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强调,产品创新须建立在卓越的品质根基之上。泸州老窖坚持从基酒、酿造到出厂的全过程品质管控,并在筑牢品质根基的前提下,推出了香水、酒心巧克力等跨界产品,以当代方式连接年轻消费者。此外,品牌文化创新要围绕“共享美好幸福生活”的核心。泸州老窖举办“封藏大典”“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等文化活动,弘扬酿酒人的匠心精神与文化传承;开展国窖1573冰·JOYS快闪店、窖龄研酒所等面向年轻群体的体验活动,倡导健康、愉悦、富有活力的现代饮酒生活方式。品牌创新更要以数智化为抓手。泸州老窖实现了从酿造、生产到物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构建了从“酿造”到“消费”的数字化用户运营生态,确保品牌创新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增强品牌活力与长期韧性。
面对传统酒种的传承与创新,古越龙山董事长孙爱保提出,黄酒要讲好“三个好”的新故事: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上头”痛点,成为一杯好喝的酒;通过创新“咖啡黄酒”等新品,成为一杯好闻、好玩的酒;凭借其温润的特性,成为一杯暖胃、暖心的“好暖”的酒。
产城融合,从“酿造之地”到“价值高地”
美酒是风土的产物,更是产区政策、文化与产业协同的结晶。在大会的“产区会客厅”环节,来自国内与国际名酒产区的代表,以对话形式分享了产城融合与全球协作的前沿实践,展现了从“酿造之地”到“价值高地”的升级路径。
“亳州是一座因酒兴城的城市。”安徽省亳州市政府副市长闫文昭回顾说,正是因为白酒的崛起,使亳州在上世纪80年代由县级升为地级市。酒业不仅带来了经济跃升,更塑造了城市精神——一种以坚守和传承为底色的共生文化。闫文昭提出,亳州将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技赋能与差异化发展,并强调“标准上与国际接轨”是国际化的关键。
福建省莆田市政协党组成员连向红表示,莆田以百威雪津为龙头,吸引了产业链头部企业聚集,构建了“啤酒产业生态圈”的“莆田模式”。她说,莆田的啤酒产业实现了从单纯酿造“好啤酒”到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跨越,实现了从“生产者”到“全球价值链战略支点”的跃升。
爱尔兰驻华大使馆副大使睦百瑞介绍:“中国市场对高质量、差异化产品的追求为爱尔兰威士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爱尔兰威士忌对华出口增长达247%,我们要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与文化故事传播,来提升品牌价值。”
日中经济协会北京办事处副所长山田智子说,日本酒业国际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忠于本土消费者,深耕文化独特性”,一个酒类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建议中国酒业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实现差异化破圈。
大会还发布了《世界名酒共美好倡议书》,呼吁全球酒业携手推动文化互鉴、技术共享与市场共荣。
从企业的创新破局到产区的风土赋能,中国酒业正以“共生”筑基、以“共情”连心、以“共享”致远。在消费理性化、技术革新与国际化浪潮并行的今天,中国酒业唯有坚守品质之本、洞察需求之变、拥抱合作之机,方能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愿景。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