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遵义,辣椒不仅是餐桌上的调味品, 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红色引擎”。作为贵州省辣椒产业的核心区域,遵义市通过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辣椒产业提质升级。2024年,遵义辣椒产业综合产值突 破210亿元,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更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
育苗:科技赋能,播下丰收的 希望
初春的遵义,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在虾子辣椒智慧产业园的温室里,工人们正忙碌地将辣椒种子一颗颗放入育苗盘中。育苗工人范云侠一边操作一边介绍“:今天是我们育苗 的最后一天,用的是128穴的育苗盘,一个人一 天能播300盘左右。” 遵义市绥阳县虾子镇的辣椒智慧产业园作 为辣椒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示范基地,今年育苗 产能实现新突破,可满足4000余亩辣椒种植需 求。产业园主管韩锋表示:“产业园从2月中旬 开始育苗,到 3 月初结束,4 月中旬到 5 月初辣 椒苗就能全部移栽完毕。”为推动辣椒产业提质 升级,产业园还实施了换种工程,今年主要种植 石辣一号、遵辣十号、遵椒子弹头等16个品种, 其中70%为遵义本土辣椒品种。 “换种工程的实施,为遵义辣椒产业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基础。”韩锋说“,这些品种适应本地 气候和土壤条件,能够实现高产、优质,而且抗 病性强,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加工:从鲜椒到泡椒,破译“财 富密码”
在播州区三岔镇长山村的贵州一洛农产品 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剪把作业区呈现出 一派繁忙景象。成堆的辣椒整齐摆放,工人们 熟练地进行剪把操作,伴随着规律的“咔嚓”声, 每捧辣椒的去把工序在 10 秒内即可完成。村 民周正会在这里工作了3年,她笑着说:“一天 收入有100多元,一个月能工作20天左右。” 腌制区里,二荆条、珠子椒等青红相间的辣 椒经过人工复检后,被投入按比例调配的盐水 中。包装线上,工人们将灌装好盐水的泡椒产品 整齐排放在封口机上封口。公司负责人张正秋 介绍:“2024年公司收购了3000吨鲜椒,产出经 济价值1000万元。全年固定工人30多人,临时 用工80—100人,人工工资支出150万元。” 泡椒产品因存放时间长、附加值高、市场需 求量大,成为辣椒加工环节的“明星产品”。 张正秋表示“:公司新建了一个厂房,投资近200 万元,主要用于电商产品的生产。未来,公司将 进一步扩大产量,优先收购本地优质辣椒。”
销售:从遵义到全球,辣椒香 飘万里
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是全国辣椒产业的 重要集散中心。据统计,中国辣椒城 2023 年 交易量达32万吨,交易额67亿元;2024年增至 35万吨,交易额70亿元。辣椒产品不仅覆盖国 内20多个省份,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墨 西哥、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发展成 为全球辣椒贸易的枢纽之一。
走进位于中国辣椒城的贵州省山海辣椒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车间,看到的是堆积如山 的干辣椒和忙碌的工人。销售负责人周良鸿 指着两台大型烘干设备介绍:“这种节能烘干 机,每天能烘干 20 到 25 吨鲜椒,18 个小时就 能出干椒。产品主要销往川渝两地,因为那 里是火锅消费的大市场,需求量很大。
2024年,遵义市辣椒采收面积达126.38万 亩,鲜椒采收量154.92万吨,种植产值80.56亿 元,分别占贵州省的33.8%、32.6%、39.2%;辣椒 加工产值31.5亿元,占贵州省的29.4%;干辣椒 交易额103亿元,占贵州省80%以上。辣椒产业 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厚的经 济收益,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 了有力支撑。
未来,遵义将继续依托智慧农业和科技创 新,推动辣椒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从育苗 到加工,从销售到出口,遵义辣椒产业链的每 一步都凝聚着科技与匠心的力量。小小的辣 椒正大显身手,为遵义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 劲动能,也为全球餐桌增添一抹亮丽的“贵州 红”。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