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咸阳永寿县常宁镇,一幅“红牛共舞”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红薯+肉牛”种养殖产业链党建联盟的“链主村”,强华村以党建为纽带,以产业为依托,探索出一条“党建共建、产业联动、互学共促、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带动周边5个村实现共同富裕。
党建联盟聚合力激活产业动能。今年常宁镇党委创新提出“红薯+肉牛”产业链党建联盟模式,强华村党支部联合南章、上邑等5个村党组织,构建党委引领、“链主”村党组织带动、“链上”村党组织协同推进的党建联盟组织体系。通过统一规划种植、共享技术、共拓市场,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作为“链主村”,强华村牵头制定了产业标准,推广富硒红薯种植技术,并筹建清洗、烘干、分拣初加工工厂,推动红薯产业向深加工延伸。目前联盟内红薯种植面积达1200亩,年产量2000吨。同时开展技术培训5场,培育致富带头人23名,设立“党员示范田”和“党员养殖标兵”,党员成为产业发展先锋。
绿色发展提升产业价值。强华村创新实施“秸秆养牛—牛粪制肥—肥料还田”的生态循环模式,带动何谈、安德两村建成标准化牛场3个,年消纳秸秆400吨,牛粪制肥还田后降低化肥使用30%,亩均节约成本200元。这一模式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和牛粪污染问题,又提升了土壤质量。
生态循环模式带来了农产品价值的明显提升,红薯单价从1.2元/斤提升至2元/斤;生态牛肉因品质优良,市场溢价率达30%,目前肉牛存栏量为800头,形成了完整的生态产业链。
多元参与实现共同富裕。强华村推行“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务工就业、保底分红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链。今年联盟内劳务用工3000人次,发放劳务费56万元,覆盖脱贫户及弱劳力群体56户。“我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能挣120元,年底还有分红。”脱贫户王永宁通过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养牛,年分红4000元,全家年收入超过3.4万元。
强华村将扩大联盟规模,2025年试点轮作洋葱等经济作物,联盟内肉牛存栏增至1200头。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红薯深加工厂,带动安德村引进西门塔尔优质肉牛400头。强化品牌赋能,建设电商服务站,申报地理标志,打造绿色品牌。
从昔日的贫困村到如今的“链主村”,强华村用实践证明,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产业融合是共同富裕的加速器。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