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芝麻飘香。近日,馨田集团在素有“中国核心芝麻产区”之称的湖北襄阳枣阳市举办了芝麻溯源活动。此次溯源既是一次对品质的追寻,也是一场与土地、农人和产业的深度对话。
作为鄂西北重要农业产区,枣阳地处北纬32度芝麻黄金种植带,光照时长充足、降水量适配、土壤肥沃,为芝麻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枣阳不仅是馨田集团全产业链布局的起点,更是其践行“助农惠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见证。正值收获时节,溯源团来到枣阳市七方镇,连绵田野中,饱满的芝麻蒴果垂挂枝头,农户们忙着收割、捆扎,一片丰饶景象。
当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军杰告诉记者,目前该地区主要种植中芝系列与鄂芝系列品种,相较于传统品类,这些品种产量更高、颗粒更饱满、皮更薄、色泽更白,同时抗病性与抗虫性也显著增强。因为品质优良,枣阳芝麻吸引了馨田集团、正康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社接到了订单,农户也吃了定心丸。
一大早,记者又来到双沟镇芝麻种植基地,在农户的指导下拿起农具,体验芝麻的收割、脱粒、摊晒等环节。“收割要选清晨或傍晚,这时湿度适中,蒴果不易爆裂。”经验丰富的彭大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他娴熟地拢住芝麻秆,镰刀轻贴地面一划,整株便被利落割下,整齐码放。“人工收割能更好地控制力度与节奏,避免芝麻粒散落,也可减少对表皮的损伤。”彭大爷如是说。
收割后的芝麻植株被扎成小捆,晾晒3—4天待芝麻籽粒干燥后,便可进行敲打脱粒。农户将半干的芝麻秆倒提,根部向上,用木棒熟练轻敲,一粒粒饱满的新鲜芝麻便纷纷从荚壳中跃出。晾晒也颇有讲究,“要薄铺、勤翻,让每粒芝麻均匀受热,充分干燥,才能锁住香气。”彭大爷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讲解,“今年家里的60亩地中有20亩都种了芝麻,最近开始陆续收获,送到合作社就能卖掉,销路有保障。”
近年来,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借助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建设,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建立“科研+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建立示范样板田等,有效提升了产区芝麻种植水平和品质。馨田集团董事长汪成抓起一把芝麻说道:“枣阳芝麻粒形饱满、皮薄色白、油香浓郁,是制作高品质香油和火锅麻酱的理想原料。我们在此建立了万余亩芝麻合作种植基地和千余亩自有芝麻实验基地,通过科学管理和严格品控,确保每一粒芝麻都符合企业的高标准。”
“我们不仅对每批进厂芝麻开展感官、理化指标、重金属、农残及黄曲霉毒素等多维度安全检测,更设立了关键品质内控指标,以芝麻为例,要求水分≤6%、酸价≤2.0毫克/克、杂质≤2.0%、含油率≥53%等,任何一项指标未达标准,都将作拒收或退货处理。”汪成进一步阐释道,“从种植基地、订单保障到智能工厂,完整的产业链闭环保证了原料的可追溯性与安全性。低温压榨、三重提香等工艺创新,则保留芝麻的天然风味与营养,确保产品的绿色健康、营养美味。”
作为重庆老字号,馨田集团长期深耕芝麻产业与高品质粮油领域。凭借完善的生产体系与强劲的研发实力,企业已将产品矩阵覆盖火锅油碟、火锅麻酱、菜籽油、芝麻香油、花椒油等多品类。通过定向采购枣阳芝麻,既保障了原料的高品质和可追溯性,也切实提高了当地农户收入,稳定了种植效益。这正是馨田集团将企业自身发展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体现——以产业赋能农业,以订单保障农民收益,走出了一条企业获利、农户得益、产业升级的多赢之路。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