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促进年”,2024年全年,全国新增消费品2163.9万种,比上年增长14.1%;消费品年度新增总量自2020年以来首次超过2000万种,达到近5年最高值。这反映了在国家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居民消费潜力得到释放,消费市场活力显著增强。记者近日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过去一年,全国多地扩消费、促消费的政策组合拳落地显效,消费业态加速创新,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激发消费潜能
北京市针对性出台系列稳增长举措,经济总体实现稳定向好。实施扩大消费组合政策,完成西直门等15个商圈改造升级,成功举办“京彩灯会”等系列大型活动。持续擦亮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全面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市区街乡三级监管部门基本实现扫码检查全覆盖。深化“两区”综合改革,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综合测评成绩全国第一,形成全国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等先行先试成果。
上海市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增强。完善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两新”“两重”等增量政策,建立招商和服务一体化推进机制。加快促进消费升级,深化商旅文体展联动,举办第五届“五五购物节”“首发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国际精品消费月、上海旅游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和“乐·上海”服务消费券等政策,全市外卡POS机新增5.4万台、累计达到9万台。推动外贸稳规模、提质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享惠福利包”有效实施,“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2024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和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政策。
福建省通过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实现好项目“热辣滚烫”,大项目“拔节生长”。全面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享受补贴430多万人次、拉动消费近390亿元,举办“全闽乐购”活动超万场,网络零售额居全国第六。
浙江省全力促进消费回暖,启动新消费品牌培育行动,开展“浙里来消费”“浙夜好生活”等系列活动2000余场,新增“中华老字号”3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
广东省大力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出台打造消费新场景等政策,推进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开展“粤消费粤精彩”等促消费活动超4300场。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快递年业务量突破400亿件、增长19%。优化消费支付服务,建设一批外籍来粤人员便利支付重点商圈。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引进知名品牌首店超800家。全省人气商气畅旺、烟火气升腾,消费市场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
四川省着力激发消费潜能,兑现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77亿元,;启动实施“消费+”行动,发放“蜀里安逸”消费券超过5亿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增长27.3%。
扩内需稳外需,促进消费和投资
新的一年,多地提出将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方位扩大内需,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北京市将实施逆周期调节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培育富有活力的内需体系,增强经济增长稳定性。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优化消费载体,持续打造大运河等国际消费体验区,推动中关村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完善公园、场馆、演艺空间等周边商业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国际消费枢纽建设。焕新商品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强老字号品牌创新、集合展示。扩大服务消费,增加生育养老、美丽健康等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培育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扩大时尚消费,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结合“两重”建设和“十五五”时期发展需要,加强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促进储备项目转化落地。
上海市将聚力扩内需、稳外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注重政策措施协同联动,保持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下更大力气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促进商品消费,更加注重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行动,办好“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旅游节、国际光影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消费场景。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推进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加快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房车露营等新业态,推动高能级、高流量、高品质的演出、赛事、展会等落地,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提升入境人士消费便利度,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福建省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增强内生动力。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提升传统消费,持续开展“全闽乐购”、福品博览会等活动,壮大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助力福茶、福酒、闽菜等“福品”消费,促进国货“潮品”消费。发展新型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完善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支持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培育新型融合消费业态,支持鼓励网络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实施“放心消费在福建”行动,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更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商圈、特色步行街,让消费火起来、旺起来。
浙江省将提振和扩大消费,切实增强消费促发展基础性作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培育壮大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提升商圈经济、夜间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打造更多精品项目、爆款IP。扩大生活性服务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挖掘餐饮住宿等基础型消费,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改善型消费。推动入境游加快复苏,优化实施口岸签证、过境免签、邮轮入境免签等措施,全面提升境外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便利度。
广东省提出,将精准有效释放消费投资潜力。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推进“两重”项目,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激发餐饮住宿消费活力,推动更多老字号与新消费品牌跨界联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推动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健康发展,打造“粤夜粤美”夜间文旅品牌。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吸引培育消费平台企业,推进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建设,引进更多首店首发首秀首展。
依托独特战略位势、巨大消费市场、广阔投资空间等优势,四川省将用好政策机遇,以高质量项目促投资,以优质供给促消费,更好发挥内需基础支撑作用。实施“消费+”行动,促进“农商文旅体教康”融合发展,打造“蜀里安逸”消费品牌体系,办好熊猫消费节、糖酒会等系列活动。挖掘新兴消费,瞄准“一老一小”需求促进服务消费,鼓励支持网络定制、智能筛选等个性化消费;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建设标志性商圈“三级百圈”,推动低效闲置商场向融合型商业转型,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和银发经济。规范和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创建行动,提升消费体验,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美好生活体验地。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是自贸港建设的应有之义。海南省表示,将用好用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开放合作,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激活消费潜能,促进消费回流,以消费提质增效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