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特种乳成乳制品赛道生力军

2025-03-18 14:19 来源:食品安全观察
 点击:

在传统乳制品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在传统牛奶产品激烈角逐时,骆驼乳、羊乳、牦牛乳等特种乳品类正以年均18%的增速开辟着新蓝海。日前,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主办,西安百跃羊乳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华垦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中国特种乳产业发展大会暨特种乳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在陕西西安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5家乳品企业、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特种乳从“地方特色”到“全国认知”的发展路径。

前景广阔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江毅表示,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特种乳已成为我国乳制品产业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前景广阔,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刘江毅介绍,2024年,特种乳总产量为82.0万吨,占乳类总产量的1.97%,比前年有所下降。对此,他提出,产业可从三方面发力:加强产品研发与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深加工技术瓶颈;推进产业链优化与协同发展,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合作;做好市场拓展与消费引导,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公益宣传,提升消费者认知。

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宋昆冈认为,目前我国特种乳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奶畜养殖数量少,养殖条件粗放,产奶量小,商品率低,不能适应消费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原料奶价格高于牛乳,产品成本高;消费者对特种乳的营养特点缺乏了解,消费有区域特点,市场有局限性;品种单调,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发展。“所以,要加强宣传引导,扩大消费。”在宋昆冈看来,要让广大消费者了解特种乳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种特种乳制品的商品知识、食用方式方法及食用场景,扩大消费。宋昆冈特别提醒,企业宣传一定要科学、实事求是,反对夸大宣传。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执行理事长刘美菊认为,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薄弱环节攻关瓶颈的调研,协调各方力量为特种乳生产企业的发展纾困解难;进一步完善特种乳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专业优势,开展特种乳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人才培养,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培养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加强对骆驼乳特色区域和有特色的产业基地的超前培育;加大特种乳产区历史文化的发掘力度,把地方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特种乳品牌,扩大特种乳特色区域影响力。

近年来,国家与地方政府已经在协同推动特种乳产业发展,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相关企业一定要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不断规范、完善、提升产品的食品安全水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室主任王君说。

是小众产品

但丰富了乳品市场

世界上有哺乳动物5000余种,但供人类食用的乳,除母乳外,仅有牛乳、羊乳、骆驼乳、鹿乳、马乳、驴乳等。其中,黄牛乳是最主要的乳种,日常生活中所称的乳与乳制品,基本上是指黄牛乳。所以业界把除黄牛乳之外的其他乳种,称为特种乳。特种乳是小众产品,但对丰富乳品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广西奶业协会会长谢炳锵介绍,作为水牛奶核心产区,广西2024年奶水牛存栏达10万头,水牛奶年产量约1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85%,水牛乳及相关加工乳制品年产量约为80万吨。“水牛奶干物质含量达18.5%,乳蛋白含量为4.5%—5.5%,营养价值较高。但是,国内奶水牛单产仅1.8吨/年,远低于印度的3.5吨/年;规模化养殖比例不足40%,深加工率约为70%,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足10%。”谢炳锵指出。

同时,水牛乳产业正迎来“政策赋能、科技驱动、市场扩容”的黄金机遇期。“未来,我们将以种源优化为核心、规模养殖为基础、品牌升级为引擎,推动水牛乳从‘区域特色’成为‘国际名片’。”中乳协水牛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皇氏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健表示,作为水牛乳的重要产地,广西将依托“一带一路”,深化与巴基斯坦、老挝和意大利等国的技术和产业合作,推动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力争2028年,广西奶水牛存栏量达到15万头,从巴基斯坦引进的高产尼里拉菲奶水牛种群繁衍到2000头。”杨健对此信心满满。

羊乳产业方面,据西安市乳业协会会长、西安百跃羊乳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孟江涛介绍,全国奶山羊存栏量从2019年的450万只增至2023年的620万只,年均增长11.2%;羊乳制品产量由32万吨增至56万吨;液态羊奶占比提升至45%。“陕西、山东、河南形成三大产业集群,其中陕西富平阎良地区奶山羊存栏量突破90万只。”孟江涛预计,到2035年,我国羊乳产业将形成800亿元级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双循环”战略深化推进,羊乳产业将在种业创新、智能制造、营养健康3个维度形成核心竞争力。“处在战略机遇期与转型关键期的历史交汇点,我国羊乳产业还需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产业链条,深耕消费市场。”孟江涛说。

数据显示,2013—2023年,我国骆驼存栏从27.38万峰增长到了48.9万峰,年均增长率为5.1%;2008年,驼奶粉市场销售额仅为3亿元左右,到2023年底已达104亿元。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特种乳骆驼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垦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右民认为,骆驼乳做为一种新型健康特种乳,发展潜力和前景被一致看好,“但如何实现骆驼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既需要政府支持、行业协会牵头,更需要全产业链企业共同参与,在骆驼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上下功夫。”

在牦牛乳产业方面,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牦牛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华羚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敏永祥介绍,截至2024年,我国牦牛存栏量约1650万头,占全球牦牛总数的90%以上,全国现有规模化牦牛乳加工企业26家,牦牛乳产量达100万吨,增幅约8%,产值达25亿元。“牦牛乳产业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养殖、加工、研发、销售等得到全面发展。”敏永祥建议,围绕生态功能定位、牦牛资源、民族民俗文化,构建三产相互支撑联动的牦牛产业生态圈,促进牦牛产业与生态保护、健康养生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以产业保生态,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带产业,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