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发布

2025-07-31 10:21 来源:食品安全观察
 点击:

2025年7月1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隆重开幕。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超千家预制菜全产业链企业及采购商齐聚一堂,共襄产业盛会。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承办,围绕“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品牌赋能”等关键词,聚焦预制菜产业最新成果,总结发展经验,探讨未来方向,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会上,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重磅发布了《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

政策破局:从“无标生长”到“规范发展”

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这一政策堪称行业“分水岭”——既划清了“预制菜”的边界(终结“万物皆可预制”的概念混淆),又以禁用防腐剂、强化监管等举措,加速行业洗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策落地后初见成效。2024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23年的33.8%降至27.3%,企业注册增长率更是从2023年的683.8%骤降到2024年的147.8%。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低质企业的加速出清与合规企业的提质扩容——行业正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筛选”。

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7490亿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预制菜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标志着市场扩张逻辑从“数量堆砌”转向“质量驱动”发展。

行业变革的深层动力,源自供应链能力的竞争。2021-2024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从3.02亿吨增至3.65亿吨,但2024年冷库保有量仅有6578万吨,供需缺口显著,凸显“保鲜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能加速智能化仓储管理、提升物流时效性、保障产品新鲜度与交付效率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当国内预制菜市场渐趋饱和,全球化扩张成为企业战略蓝海。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预制菜市场中亚洲占比超60%,欧洲(894.8亿美元)、北美(670.7亿美元)市场潜力待挖;中餐出海规模以11%年增速扩张,2027年预计达4539.65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广东省首创的“海外共享工厂”模式,正破解跨境供应链瓶颈,为企业规模化出海提供支撑。这不仅是商业机遇,更是中华饮食文化通过工业化、标准化产品走向全球的“远征”。

百强榜单:解码行业“高质量标杆”

在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的发布,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价值坐标”。

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是艾媒咨询旗下中国新消费品牌评价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客观的品牌信息及购物消费指南。金榜指数是艾媒咨询原创用以判断企业产品消费者评价的综合指标,依托艾媒自主研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CMDAS)”(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6B010110001)进行数据监测,对主流电商平台交易数据以及企业财报、消费口碑、媒体评价、产品矩阵、爆品状况、产品创新等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结合线下调研、专家评价等数据,采用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计算赋值,监测期内根据企业综合实力、研发实力、品牌口碑、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五大指标进行分析核算生成,侧重企业营收、产品创新及品牌影响力等评价因子。指标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企业以及产品在所在领域综合实力越强。

本次榜单共有100个企业上榜,排在榜单前10名的品牌分别是:双汇集团、海底捞、温氏食品、圣农发展、新希望、得利斯、金字火腿、广酒利口福、味知香、国联水产。其中,双汇集团以84.36的评分位居榜单第一,海底捞(83.35)、温氏食品(83.06)分列第二、第三。

aaa1.jpg

从分布地区来看,本次榜单中有21个企业来自广东,占比达到了21%;有11个企业来自上海,湖南、山东、浙江均有9个企业上榜。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广东作为中国预制菜产业的标杆省份,其发展路径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领先优势,主要得益于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在佛山、湛江等地已建成多个专业化预制菜产业园,形成了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到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体系。与其他区域相比,广东预制菜产业首先在产品结构上突破了单一品类限制,既保留了盆菜、老火汤等传统广府特色,又创新开发了潮汕卤味等新兴品类,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其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广东预制菜出口表现亮眼;此外,广东省预制菜产业展现出强劲的科技创新实力,在超低温锁鲜、分子保鲜等关键技术上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构建完善的专利保护体系和技术创新生态。

image.png

从细分行业看,食品加工领域上榜的品牌依次为双汇集团、得利斯、金字火腿、广酒利口福、味知香、海欣食品、惠发食品、盖世食品、雨润食品、千味央厨、正大食品、龙大美食、光明肉业、金锣集团、通威食品、新雨润、春雪食品、聪厨食品、蜀海供应链、涪陵榨菜、谷言食品、有友食品、麦子妈、绿进食品、甘竹罐头、佳沃食品、真正老陆稿荐、保利食品、东方集团、大希地、顺泰食品、鲜美来、凤祥食品、大笑食品、小饭柜、鹰金钱、小牛凯西、佳宴食品、海洋食品、餐餐乐、三都港、浔味堂、良德源、荷仙食品、零点绿色、利和味道、亚明食品、信良记、尚好菜、顺兴食品、高金食品、如意三宝、好得睐、蒸烩煮、夏熵烐、鲜有汇聚、本味鲜物、宇成食品;

餐饮领域上榜的品牌依次为海底捞、百胜中国、眉州东坡、绝味食品、千喜鹤、九毛九、紫燕百味鸡、全聚德、唐宫、麦金地、同庆楼、新雅粤菜馆、周黑鸭、东来顺、知味观、久久丫、鸿骏膳食、健力源、中鸿记、楼外楼;

农林牧渔领域上榜的品牌依次为温氏食品、圣农发展、新希望、国联水产、獐子岛、唐人神、华英农业、湘佳股份、福成五丰、仙坛股份、好当家、恒兴、何氏水产、禾丰食品、广弘控股、东龙烤鳗、壹号土猪、大湖股份、鱼兴港、得宝食品;

零售领域上榜的品牌依次为盒马鲜生、锅圈食汇。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食品加工企业在预制菜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占比58%),表明预制菜产业仍处于以工业化生产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加工环节的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其次,餐饮企业(20%)与农林牧渔企业(20%)的均衡分布,说明产业链上游原料供应和中游餐饮标准化正形成协同发展态势,但餐饮企业占比相对较低也暴露出菜品研发和渠道转化能力仍需提升;而零售端企业仅占2%,则凸显出终端渠道建设仍是产业短板,特别是与新零售业态的融合明显不足。

这种“强生产、弱渠道”的格局,既体现了中国预制菜产业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也反映出在品牌建设和渠道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发展瓶颈。

当前,中国预制菜产业已形成明显的区域集群化发展格局,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凭借完善的食品工业基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发达的冷链物流体系,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生态。产业龙头广东省培育出佛山盆菜、潮汕牛肉丸、顺德鱼生等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标志性产品集群。其中,从产业链结构来看,食品加工类企业既体现了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的发展阶段特征,也反映出餐饮企业与农林牧渔企业正在加速融合,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协同模式。

中国预制菜产业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各地企业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广东省作为产业集聚区,拥有何氏水产的免浆黑鱼片、酸菜鱼等冷链水产预制菜,壹号土猪的生态养殖猪肉系列,以及广酒利口福的广式点心与传统粤菜预制化产品;浙江省的小饭柜专注免切免洗、加热即食的预制酸菜鱼,主打“5分钟吃上大餐”的懒人经济卖点;福建省有三都港的宁德大黄鱼系列和圣农发展的全产业链鸡肉预制产品;广西的良德源作为区域代表企业,正积极布局预制菜市场。这种基于地域禀赋的产业布局,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共同推进了预制菜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未来,预制菜产业将向智能化、高端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一方面,AI、液氮锁鲜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提升,如恒兴食品的AI质检系统实现微米级异物检测;另一方面,随着RCEP等政策红利释放,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将成为增长新引擎,广东预制菜出口已覆盖全球六大洲。此外,消费升级将加速品类细分,低脂、低糖等健康型产品及地域特色菜(如佛跳墙、酸菜鱼)的市场占比将持续扩大。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