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游人如织。一位身着唐装的年轻女孩小心翼翼揭开手中的油纸包,里面不是热气腾腾的肉夹馍,而是一支零下18摄氏度的“冰馍馍”。香草奶油裹着肉松与咸奶酪在舌尖碰撞,她笑着举起这份“陕西风味”,同伴的快门声随即响起——“美滴很!”这支高度还原陕西名吃的文创冰淇淋,正成为暑期热门的“社交货币”。
从西安的“冰馍馍”到山西太原的晋侯鸟尊雪糕,再到辽宁省博物馆的玉猪龙冰淇淋……今年暑期,以食品为核心的文创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点燃全国消费市场,让“可食用的城市名片”变成了“可带走的城市记忆”。
“舌尖文创”——文化底蕴的创新表达
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古色古香的街巷间,茉莉花的幽香无处不在。精巧的手工竹编茉莉香囊内装着茉莉花精油香珠,散发着阵阵幽香;德化白瓷工艺制作的茉莉花冰箱贴,花瓣洁白温润,叶脉清晰可见,宛若一朵鲜花凝于掌间。游客们驻足流连,将这份“福州夏日的浪漫”装入行囊。
“福州以花为媒,巧妙结合自然花木与潮流设计,让芬芳文创成为游客独特的城市记忆。”一家文创店负责人表示。从福州市仓山区帝封江茉莉花基地的采收现场到三坊七巷、上下杭的文创热卖,一朵茉莉花串起了整条产业链。游客在此不仅能购买香囊、冰箱贴,更能品尝茉莉特饮、茉莉绿豆糕、蝴蝶酥等创意食品。有游客表示:“一进店就能感觉茉莉的香气很足。”
传统茉莉花茶文化也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据福建春伦集团副总裁傅晓萍介绍,他们在福州东百中心开设的“ITEAMO”门店融合了禅茶与国潮元素,推动传统泡茶工艺与冷泡、虹吸萃茶等西式工艺碰撞。其中以福州茉莉花茶为基底,加入接骨木、玫瑰海盐调制的“茉莉香槟”深受欢迎。此外,将咖啡融入茉莉花茶汤的“茉莉咖啡”在去年茶交会期间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试喝。企业还开发了新中式茶奶、茶味含片等系列产品,让传统茶文化以多元形式融入现代生活。
场景赋能——“地方基因”的深度融入
当美食文创嵌入文旅场景,其经济能量显著放大。西安的“冰馍馍”和“唐韵冰淇淋”系列成为古风拍照道具,直接带动大唐不夜城周边客流与人均消费。这些雪糕在外形设计上高度还原肉夹馍、大雁塔等造型,口味也进行了创新,如增加了“长安的荔枝”等风味。此外,包装采用当地农民的画作,深度融入“陕西基因”。
在山西太原,晋祠的文创雪糕精准复刻水镜台建筑轮廓和圣母殿盘龙柱细节,游客举着雪糕与实景同框打卡。山西博物院则更进一步,将商代青铜器鸮卣、春秋时期晋侯鸟尊化作雪糕造型,并融入沙棘、清徐葡萄等山西特产风味。山西博物院还为孩子们设计了“文物萌宠”小雪糕,以可爱造型传播历史文化。
位于辽宁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则推出了玉猪龙冰淇淋,完美还原了镇馆之宝的形态;《簪花仕女图》盲盒冰淇淋提取画中6位仕女的步态神韵,搭配6种口味,激发了游客的收集热情。此外,DIY款仕女头饰冰淇淋等产品让观众在品味中参与艺术解构。“文创冷饮让参观体验更富趣味性,是文化传播的情感纽带。”辽宁省博物馆文创专班副主任姜小馨表示。
跨界联名——餐饮与文创的双向奔赴
餐饮品牌敏锐捕捉文创引流价值,主动开辟“餐饮+文创”赛道。在湖北武汉,小龙虾品牌靓靓蒸虾与本土文创IP全员饿人推出联名店,热干面、豆皮、铫子煨藕汤等武汉美食化身呆萌玩偶。消费者购买双人餐或四人餐即可获赠联名玩偶,其中可变为购物袋的鸡冠饺玩偶最受欢迎。
“两个品牌受众高度重合,游客既能品尝地道美食,又可带走特色伴手礼。”据全员饿人品牌负责人透露,除靓靓蒸虾外,蔡林记、老乡鸡等餐饮品牌也已入局。全员饿人正研发小龙虾主题玩偶及樱花季限定热干面玩偶,强化差异化竞争。
另一种创新形式聚焦食物造型的文物化表达。湖北省博物馆旁的“曾宴”餐厅将鱼冻塑成越王勾践剑造型,鹅肝制成曾侯乙编钟形态,这些“可食用文物”在社交平台引发打卡热潮,成为餐饮与文化深度融合的范例。
产业新局——文创引领消费升级浪潮
一支雪糕复刻千年古建神韵,一杯茶饮承载百年花香,一顿美食化身文物跃然盘中……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本身,更是附着其上的文化认同、情感体验与社交价值。
食品文创的兴起,反映了“文化元素引领旅游消费升级”的市场趋势。“‘美食+文创’是差异化竞争下的强强联合。”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指出,此举既能吸引年轻客群,又契合地方政府发展文旅的战略方向,但优质文化元素具有稀缺性,联名门槛较高,且联名店运营成本不低,商家需突破短期热度局限,通过持续产品迭代和深化文化内核实现“长红”。
“融合与创新已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文旅跨界促进消费增长,折射出人民消费品质持续升级态势,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敏说。
业内人士表示,食品文创的崛起重构了文旅消费逻辑,它突破了传统纪念品的维度,创造性地融合了“在地文化深度体验、即时感官享受、社交传播与便携记忆载体”的复合型场景。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带走的体验,就能真正赢得消费者青睐,让“流量”沉淀为“留量”,驱动文旅经济在创新中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