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花胶就被视为珍贵的养生食材,在中华饮食文化和传统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市场上已推出了包括干花胶、即食花胶、鲜炖花胶及花胶粥等多种形式的花胶产品。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花胶行业消费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预计,2026年中国花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05亿元,2030年将达到806亿元。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以及消费观念转变,花胶已从传统的高端滋补品逐渐向大众化、便捷化、年轻化方向发展。
消费变化引领花胶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达38230元,同比增长5.3%;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14元,同比增长5.1%。2015—2024年中国花胶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进口量为3327.9吨。
“传统花胶的痛点从不是食材,而是工业化能力的缺失。”中国渔业协会鱼胶分会执行会长张宇认为。随着科技水平提升,花胶加工技术从工艺、设备到产品形态实现全方位升级。企业通过生物酶解技术优化去腥工艺,研发即食花胶、胶原蛋白肽等新产品,引入自动化清洗烘干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依托科技进步与管理经验积累,花胶产业在制作标准化、包装智能化及线上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突破。
中国花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花胶行业自身不断发展,包括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提升了花胶的市场供应能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花胶品牌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在消费者中广泛传播花胶的营养价值,从而刺激市场需求,推动其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过去以传统干花胶为主的市场格局,随着“即食花胶”等新滋补品类的兴起被打破,销售渠道也得以极大扩展。《白皮书》预计,未来10年,市场将主要由传统干花胶和即食花胶两大品类主导,传统干花胶将占据约38.0%的市场份额,而即食花胶的占比将稳步提升至30.0%。“当90后用‘胶原蛋白密度’选花胶,一个新赛道已成型。”张宇判断。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以及消费观念转变,花胶已从传统的高端滋补品逐渐向大众化、便捷化、年轻化方向发展。
即食花胶产品更受年轻消费者欢迎
市场上花胶产品种类多样,即食花胶常作为日常轻养生选择,并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白皮书》数据显示,从年龄分布来看,31—35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35.5%,其次是23—30岁人群,占比34.4%;中国花胶消费者中,月收入10001—20000元的消费者占40.3%,月收入5001—10000元的消费者占37.2%,合计将近80%。在中国(含内地及香港)花胶消费者中,女性占比72.2%,远高于男性的27.8%。在消费者更偏好的方便食用的花胶产品中,鲜炖花胶和即食花胶的购买比例最高,分别为58.2%和52.9%。女性食用花胶的主要场景是日常滋补(如经期后),达到61.9%。其次是备孕期和孕期,分别占27.9%和27.2%,产后食用花胶的比例占20.0%。女性消费者在选择花胶产品时,更偏好方便食用的类型,如鲜炖花胶和即食花胶,分别占66.8%和60.4%。
“花胶的价值不止于滋补,更是可裂变的超级食材。” 张宇的这一认知正在落地:标准化水发工艺让花胶成为星厨料理搭档,花胶肽胶原饮突破美妆赛道瓶颈,生物合成技术更将其活性成分用于医用敷料。陶陶居联名月饼、国药双参花胶羹的上市,印证了“超级食材”的场景潜力。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对即食和鲜炖花胶的偏好可能推动市场上更多便利性产品的开发,如预包装的即食花胶产品或方便烹饪的花胶半成品。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企业可在口味、形式和应用场景上进行创新,如开发新的花胶美食、甜品或饮品。随着消费者健康需求的精细化与场景化升级,花胶行业正迎来产品形态与消费生态的深度重构。即食化、便携化产品将加速渗透日常消费场景,打破传统滋补品的使用局限。
标准生态让花胶产业走向“大众信任”
《白皮书》认为,中国花胶行业发展将出现以下5种趋势。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消费群体年轻化。近年来中国花胶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主要由三大消费力量驱动:一是占据核心消费地位的精致妈妈群体,该群体注重产后修复与日常滋补;二是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健康消费主力军,偏好即食花胶、花胶胶原蛋白肽等便捷形态的花胶产品;三是电商与社交营销助推。
产品形态迭代升级,即食化与功能细分并行。目前,花胶产品形态已经历多次迭代升级,即食花胶和鲜炖花胶因技术突破而占据市场主导,功能化产品则通过添加健康成分满足特定需求。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便捷和健康的追求,预计即食和功能性花胶产品将继续增长,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和创新。
技术创新重塑产业链,智能化与可持续性提升技术创新正重塑花胶行业产业链。头部企业通过波段变频鲜炖技术与智能温控锁鲜系统的协同应用,最大化保留花胶营养与口感;同时依托物理去腥工艺与稳定性处理技术,突破传统鲜炖食品的储存瓶颈。这些技术革新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更推动行业标准升级。未来花胶行业将向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进阶,企业需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强化品质管控,以契合健康便捷消费诉求,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竞争格局分化,头部企业引领行业整合。头部品牌通过大量资金投入研发,解决花胶稳定性、去腥等难题,提升口感与营养价值,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拉开与其他品牌差距,进而提升品牌集中度;知名花胶品牌凭借优质产品收获良好口碑,利用独特品牌形象开展有效营销策略,极大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头部花胶品牌积极拓展多元销售渠道,线上依托电商平台,线下布局专卖店、商超等,全方位触达消费者;联合开发药膳花胶产品,将传统滋补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拓展消费场景;食品代工企业通过提供柔性化生产服务,帮助新品牌快速入局,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
行业标准体系加速完善,品质认证规范化。花胶行业正从传统滋补品向现代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其中,行业标准体系的加速完善和品质认证的规范化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150家企业携手共建标准生态,才是产业持续增长的根基。”张宇表示,唯有凝聚行业共识、统一品质语言,才能让花胶产业从“小众认知”走向“大众信任”,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