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将蓝莓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精心做好“农头工尾”大文章,推动蓝莓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如今,小小的蓝莓果已成长为富民大产业。
仲夏时节,在安徽波波果业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室大棚里,绿叶掩映着一簇簇成熟的蓝莓果实。“现在露天蓝莓刚开始采摘,我们大棚里的蓝莓已经采摘2个多月了。由于上市早,价格有了保障。同时,在科技的助力下,产量也比传统种植方式翻了一番。”该企业负责人刘金龙一边用手机查看栽培基质的酸碱度,一边介绍着蓝莓“住进”大棚带来的利好。
与以往的露天种植不同,智能温室大棚依托5G智慧农业云平台,各类传感器可精准捕捉棚内温度、湿度等数据,实时汇入云端,为蓝莓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刘金龙表示,未来几年要把公司的露天基地全部转为智能温室大棚。
在怀宁县,像刘金龙一样开始尝试以智能温室大棚种植蓝莓的农户还有很多。这一切,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智能温室大棚是蓝莓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试点工作。”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曹良元介绍,怀宁县在2020年便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共建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南综合试验站,把实验室搭到了田间地头。
“良种是蓝莓产业的‘金钥匙’。试验站成立以来,已完成100余个蓝莓品种的筛选工作,培育出了多个适合怀宁县自然环境的优良品种。”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徐支青介绍,除了在良种培育上发力,试验站还在怀宁县大力推广数字智慧种植模式,助力当地蓝莓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怀宁蓝莓的智慧“触角”也在向深加工领域延伸。科技让蓝莓鲜果变身蓝莓酒、蓝莓酵素、蓝莓干、蓝莓汁等,大大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2022年,国内首个“蓝美1号”蓝莓花色苷提取生产线在怀宁县蓝莓产业园中的安徽蓝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产。“蓝莓花色苷在食品、保健品、药品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公司总经理许俊介绍,在满产的情况下,生产线每年可消耗近3万吨蓝莓鲜果,产值7.2亿元,可带动安庆市3万亩“蓝美1号”蓝莓的种植及销售。在怀宁县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从事蓝莓深加工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怀宁全县蓝莓种植面积9.5万亩,2024年蓝莓产业产值达85亿元。预计今年,怀宁县蓝莓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深加工能力达10万吨,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从“树海”到“棚海”,从“论斤卖”到“论克卖”,怀宁蓝莓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