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安集镇安家湾村的智能玻璃温室里,工作人员将一个个密闭透明育苗盒中的脱毒马铃薯幼苗小心翼翼地移出,逐苗扦插于苗床基质中。随着自动喷雾、温控、采光、换气系统的开启,一株株幼苗微微摆动,温室内绿意盎然,临夏首座玻璃温室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项目建成投用。
据了解,该项目由企业出资建设,由临夏农业科学院提供技术服务,是集脱毒技术研发、种苗繁育、种源储藏、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项目,总投资548万元,分3个阶段建设。2023年,建成645平方米的多功能储藏室;2024年,建成智能玻璃温室和无菌组培室;2025年,该项目的配套农机装备及设施就位,构筑起一套从组培实验到种苗繁育,再到种源储藏的“三位一体”基础设施。
在技术创新运用方面,该项目采用临夏首创的智能玻璃温室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设施,通过茎尖剥离技术清除病毒源,结合智能化组培育苗;运用水肥一体化农业技术,将可溶性肥料按作物需求精准配比,实现高效生长;采用集喷淋雾化、温度控制、采光调节、换气循环、环境监测于一体的温室自动化配套系统。
目前,该温室内有12张自控苗床,育苗面积达475平方米,每年可繁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30万粒,可用于生产约1000亩的商品薯,亩产可较脱毒前增产25%以上。该项目将助力临夏马铃薯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