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国之大事”。近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召开。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做客大会,围绕“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主题,共商“节粮减损”治理方案。
7月25日上午,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开幕。
据介绍,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曾于2021年9月在济南成功举办。此次再次返济,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共同重视。
克罗地亚副总理,布隆迪等国农业部长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等29位副部级及以上代表,丹麦、密克罗尼西亚、北马其顿、赤道几内亚驻华大使等驻华使节出席大会。
莱芜区是大会现场观摩的唯一承办地,吸引代表嘉宾前来参观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以及雪野街道王老村。通过实地走访,他们对“鲁中粮仓”现代农业的智慧探索给予肯定。
初衷:“全域保障、全链减损”耕好“无形良田”
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标,莱芜区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从增产、减损两端发力,打出粮食安全组合拳。202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7.63万亩,总产量20.02万吨,单产420.23公斤/亩,总量增长1.13%。
莱芜区小麦机收现场。
生产有部署。秉持“凡农田必良田”原则,建成高标准农田51.77万亩,占全区农田比重的72.5%。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监测”耕地一体化质量提升工程,连续5年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收获有保障。升级农机装备,强化智慧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2%。全区现有拖拉机1.8万台、联合收获机733台、配套机具2.5万台套,农机总动力77万千瓦,年均增幅超过3%。
莱芜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青表示:“通过引导种植户规模化、区块化发展,培育了5家市级以上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2025年麦收季,检测点机收损失率平均为0.6%。”
存储成体系。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单位,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探索企业服务到田间地头“收干储一条龙”模式,助力粮食减损、颗粒归仓。
加工有成效。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进行粮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具有莱芜特色的主食加工产业,提升粮食精深加工能力,推动产业链向休闲食品、烘焙食品、特医食品、康养食品、功能饮品裂变。
莱芜区委副书记王宁表示,“我们正在建设6个‘百亩田’、5个‘千亩方’、2处‘万亩片’玉米示范区,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模式,稳面积、提单产,减损增收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深耕:“科技赋能、文旅融合”为农业“智取未来”
在中科北斗基地中央控制室,“空天地网一体化”农业应用平台引来嘉宾连连赞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表示:“这里的农业技术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空天地网一体化”农业应用平台。
据项目负责人陈旭峰介绍,这是山东省内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示范样板之一。通过“天空地网”系统融合,能深度赋能粮食生产全链条管理,为农业发展智取未来。
嘉宾们参观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在王老村,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公使兼农业参赞温雅不禁感叹:“这里远超我的预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整个身心得到全然放松。漫步村落、远山近水,步步是景。”
近年来,莱芜区牵手山东文旅山乡集团,通过点亮“天上的街市”等项目,充分呈现济南市“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建设成果,全面展示山东美丽乡村建设新风貌。在王老村,研究院、艺术书店、美食民俗文化街、山乡宿集、中医阁等20多种业态,为普通百姓致富增收搭建平台,让更多游客找到“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外宾们在王老村参观“天上的街市”农文旅示范点。
花开:以减损增收“系统思维”推动“莱芜方案”扬帆出海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召开,并非过往,而是序章。作为这场盛会的东道主,中国将“济南所思、莱芜所为”倾情展现,通过提供“莱芜方案”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交出答卷,为全球粮食安全长效治理贡献智慧。
一是以“平台思维”推动国际合作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本次大会搭建起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为各国分享经验、交流技术提供机会,推动“济南经验”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二是以“融智赋能”锻造“产业链条”是粮食减损增收的关键动力。当国际代表在目睹北斗系统为作物“把脉”“巡航”“定向”后,为农业的未来满怀憧憬。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宏璞对此表示:“系统性减损思维与接地气的技术应用,让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学好用好莱芜的经验,将为‘强省会何以强农业’‘齐鲁样板如何落地’提供范例。”
三是以“资源重整、流程再造”构建“农文旅商”系统融合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手段。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先锋说,“王老村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乡村文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乡村治理,让‘用智慧改变农业,使年轻人爱上农村,让农民过上富足生活’的期许开花散叶。”
对于大会的召开,以及莱芜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绩,济南市副市长、莱芜区委书记焦卫星表示:“借智赋能、减损增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抓手。我们将不断改进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流程,推动规模和效益量质齐升,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美好愿景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