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梨木镇社护村养殖户的鸡粪经过科学处理后都变成了有机肥,每吨能卖600元。在岑溪,今年将全面释放养殖目标产能3500万羽三黄鸡,将孵化出年产值超15亿元的产业集群。岑溪三黄鸡养殖始于清末,它不仅是两广宴席的标配,更远销港澳及东南亚。2016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式定名“岑溪古典鸡”。
种业“芯片”攻关同步推进。为确保种源纯正,2023年,岑溪展开了一场“寻鸡行动”——从14个乡镇精选2万多羽纯正鸡苗进行育种,通过多次筛选,培育出最优种鸡。在安平镇富宁村,农民覃勇志培育的“岑小鸡”新品种已养殖种鸡1.5万羽,年产值超360万元。“下一步将带动超百户养殖户。”这位新型农人正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
岑溪市“公司+农户”模式已覆盖全市14个镇。龙头企业免费提供鸡苗、饲料、技术并保价回收,农户只需专心养殖。梨木镇社护村这个“养鸡专业村”拥有38个规模化养鸡场,全村肉鸡年出栏76万羽,年纯收入286万元。在现代化鸡舍里,智能环控系统实时调节温湿度,疫病监测探头自动扫描异常,自动投喂机按生长阶段调配营养。与传统养殖相比,1万只鸡的用工量从10人锐减至3人,料肉比下降10%,用药量减少30%。环保技术同样颠覆传统,鸡粪经微生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大型养殖场更将沼气发电纳入规划,实现“鸡粪变绿电”的循环。
傍晚,最后一辆冷链车驶出马路镇加工厂,这些车辆将穿梭于400多家连锁餐厅,把桂东深山的滋味送往全国餐桌。冷链物流和预制菜技术是市场扩张的关键,在马路镇屠宰加工厂,全自动生产线40分钟完成活鸡到冷链产品的转变。深加工领域创新不断,鸡汤罐头、即食鸡胸肉、卤味系列等预制菜产品相继上市,抢占年轻人消费市场。去年9月,岑溪市马路镇(古典三黄鸡)入选第二批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评估名单。
“我们将打造鸡文化主题园,发展观光农业。”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在梨木镇规划中,游客可体验捡蛋、喂鸡等农事活动,产业链正向文旅融合延伸,到2027年实现年出栏5000万羽,全产业链产值突50亿元。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