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全国东北菜门店数约10万家,华东地区门店数占比已达25.4%,超过华北地区。近年来,东北旅游热度直线飙升,吸引外地游客前去观光的同时,东北餐饮试图走出东北、向全国扩张,东北餐饮的性价比优势正成为全国餐饮市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业内人士分析,“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发展得更好才是东北餐饮的终极目标。
10元能吃饱的盒饭
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上,一家盒饭小店每天只营业4小时,却被称为“盒饭神店”。
十五六样现炒现做的东北家常菜,每人只需15元,就能尽情吃到撑。这样的场景在东北并不鲜见——“10元吃饱,15元吃好”的招牌随处可见,吸引着全国食客专程前来打卡。
在沈阳一家自助盒饭店里,食客只需16元就能享用60多种荤素冷热菜、20多种主食,甚至还有水果供应。这种性价比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打卡,成为沈阳继洗浴文化后的又一张“地标美食名片”。
这股东北餐饮风正在全国蔓延。熊喵来了火锅、北丐先生烤肉、安又胖韩式烤肉等东北品牌迅速崛起,门店数量均突破200家。更早的杨国福、张亮麻辣烫等东北平价餐饮代表,已在全国突破千店规模。
平衡客流量与盈利能力
尽管东北餐饮模式火爆,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一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硬仗已然打响。
在东北某市繁华地段经营中餐馆的负责人坦言,每日盈收3000元却仍亏本,人工成本持续攀升,原本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在人力成本大幅上涨面前,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低价模式高度依赖规模效应,需要持续客流支撑,但这一关键要素却成为众多东北餐饮商家难以跨越的鸿沟。以沈阳一盒饭餐厅为例,凭借15元不限量的自助模式吸引了大量食客。然而,即便店铺所在街道相对宽敞,每日接待200位顾客也已达到极限。狭小的后厨空间、有限的备餐能力以及周边交通承载量,都限制了其进一步扩大规模。怕食客太多造成道路拥堵,更怕服务跟不上影响口碑。
业内人士表示,当东北餐饮试图走出东北向全国扩张时,如何平衡客流量与盈利能力,成为横亘在面前的核心课题。在本地,东北餐饮凭借熟悉的消费环境、低廉的运营成本,尚能维持低价模式。但在全国市场,各地房租、人工、食材成本差异巨大,消费习惯也不尽相同。若照搬低价策略,可能因成本过高导致亏损;若提高价格,又会失去“性价比”这一核心竞争力,难以吸引顾客。同时,随着品牌规模扩大,标准化管理、供应链优化等问题也接踵而至,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品牌口碑和盈利能力。东北餐饮在扩张的道路上,既要守住“量大实惠”的特色,又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盈利,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征程。
“走出去”且发展得更好
近几年,东北餐饮品牌大多扎根东北本土,再走向全国。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30日,东北菜门店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门店数占比分别为27.6%和22.4%。
值得注意的是,华东地区的东北菜门店数超过华北地区,占比达25.4%,华中、华南地区的东北菜门店数占比分别为8.3%和7.1%。从具体拓店情况来看,主打精致东北菜的奉天小馆根植北方多年,2022年开始南下广东,在深圳开出华南首店;山河屯铁锅炖起源于黑龙江,全国门店数量突破300家,目前已南下到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开店;2022年起源于沈阳的北丐先生有130多家店,在南方已拓展到安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创立于延边的丰茂烤串把门店开到了南京和东莞;来自辽宁的咱妈烀饼铁锅炖鱼馆近两年也加快南下步伐,在江苏和海南开出门店。
对于东北餐饮品牌而言“,走出去”只是第一步,活得更好才是终极目标。这股“东北风”还能吹多久呢?业内人士认为,东北餐饮品牌的崛起,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具备长期发展的优势。
首先,近些年区域美食崛起,地方菜对消费者有较强的吸引力。
从早些年的柳州螺蛳粉,到之前的淄博烧烤,以及天水麻辣烫,都对外透露了一个信息:消费者爱尝鲜。在这种情况之下,独具特色的区域美食其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东北菜也不例外,山河屯铁锅炖的对外扩张,满巍明生炸鸡架的出圈走红,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其次,东北餐饮人敢闯敢干的精神,有助于品牌的对外扩张与发展。
受地域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东北餐饮人大多具备“敢想敢干”的特质,并敢于尝试和探索,这也是为何东北餐饮人能够做出头部品牌的重要原因,都将不起眼“小品类”做成了大生意。
最后,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注定会收获消费者的青睐。
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大众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出就餐时也更加趋于理性,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很多餐饮品牌降低了餐品价格,海底捞的活动力度日益加大,连多个米其林餐厅也纷纷上线优惠套餐。
在这种情况之下,量大、吃得爽、客单价低的东北美食抓住了商机,加上目前大多数东北餐饮品牌在全国化布局时并没有舍弃“性价比优势”,也在无形中进一步拉高了大众对东北品牌的好感度。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