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贞丰糯食: 链式突围,“节庆佳肴”变身“每日三餐”

2025-06-20 11:41 来源:天眼新闻
 点击: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一粒晶莹的糯米正书写着跨越式发展的精彩篇章。作为“中国糯食之乡”,贞丰依托千年糯稻种植历史,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带动50余家企业、数千农户共享发展红利。过去,贞丰糯食的销售旺季集中在端午节前后,如今,通过坚守传统工艺、创新消费场景,贞丰糯食已突破节庆限制,成为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特色产品。

“标准化+非遗技艺”筑牢品质根基

贞丰糯食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作为优质糯稻产区,贞丰县的糯稻种植历史悠久,2015年,“布依族糯食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布依灰粽、贞丰糯米饭、五色糕粑、糍粑等传统糯食,凝聚着贞丰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与智慧结晶。

“从祖辈开始从事棕粑事业,传到我这代已经是第五代了。”在熊家粽粑负责人的记忆里,布依灰粽以草木灰入料,既保留清香又化解油腻,制作环节严格遵循古法,祖辈包粽的草木灰碱水配方如同密码,维系着布依族饮食文化的基因。

这个从家庭作坊起步的老字号,如今已发展成为贵州省老熊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今年端午节赶制了十多万个粽子。”该公司负责人说,如今,布依灰粽不仅在线下热销,更通过电商平台让更多人品尝到了布依味道。

贞丰糯米饭则讲究米香肉酥,需要从选米到煎肉层层把关。在贵州省糯喜芳食品有限公司的糯食加工厂内,糯香四溢,当地优质糯米经过泡发、蒸制、炒制,成为餐桌上油润而不腻的糯米饭。企业负责人黄念介绍:“我们做这种美食有20年了,糯米都是用优质糯米,还没有蒸熟就能闻到米的香味,买高品质的肥猪肉来炼猪油,炒出来的糯米饭油而不腻、软糯香甜。”

端午节期间,该企业在生产糯米饭的同时还进行了布依灰粽的生产销售。“今年我们推出了排骨、板栗、五花肉、蛋黄4个种类的粽子,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我们用的猪油都是现炼制的,严格把控食材的新鲜和车间的环境卫生。”黄念说。企业在端午节之前就接到了订单并投入生产,端午节期间布依灰粽订单量超过10万个,每天的生产量达到5000个,“订单量最大的是排骨粽,我们还搭配了油糯米饭和五色糯米饭进行销售,每天都有30名工人加班加点生产。”

从节庆限定到“天天见”

贞丰县推行“协会引领+标准立基”模式,今年4月成立了贞丰县糯食产业协会,联合30家单位统一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及包装设计,确保产品风味如一。同时,引入真空锁鲜、杀菌蒸煮等现代技术,让灰粽突破地域限制,全年供应全国市场。

曾受限于节庆周期的贞丰糯食,如今借力电商与跨界融合焕发新生。线上,天猫、抖音等平台日均发货超2000单,灰粽、五色糯米饭成“爆款”,贞丰县农么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李康会表示:“今年端午节,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在下单,每天发货量都在2000单,贞丰粽子进入‘火爆’电商销售模式。”线下,贞丰糯食的销售门店从贞丰拓展至贵州贵阳、兴义,并计划通过东西部协作招商会对接省外渠道。

贞丰糯食产业的壮大得益于“糯食+”的多元融合。一方面,36家生产企业带动当地糯稻订单种植,农户通过原料供应、车间务工实现增收,工人包粽月收入超3000元;另一方面,“糯食+文旅”模式激活文化价值,糯稻观光、非遗体验项目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布依族饮食智慧。此外,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配套环节的完善助推产品销往全国。

“贞丰被誉为‘中国糯食之乡’‘贵州灰粽之乡’‘贵州糯米饭之乡’,我们正努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贞丰县糯食产业协会会长王洪表示,贞丰县坚持标准立基,致力延链增效,依托品牌赋能,不断深耕产品多元化开发,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指导每家商户建立线上销售渠道,让贞丰糯食香飘万里,让更多企业受益。

贞丰县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显江介绍,目前,贞丰县有糯食生产加工企业50余家,糯食销售店铺及商贩50余家,形成了从原料种植、加工生产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全县糯食产业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带动就业效果显著。在产品开发方面,已形成布依灰粽、糯米糕粑等10大特色产品体系。

站在年销5000万元的新起点,贞丰瞄准更高目标:申报地理标志,打造公用品牌,提升溢价空间;深化产品创新,研发符合现代消费的即食型、小包装糯食。正如王洪所言:“我们要让糯食不仅是乡愁滋味,更是客人餐桌上的贞丰名片。”

从深山作坊到现代工厂,从“节庆佳肴”到“每日三餐”,贞丰以一粒糯米诠释了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守正创新,链式突围,让千年技艺在时代浪潮中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