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坐落在横断山脉的苍翠山峦中、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群山占据了98%的县域,393万亩林海翻涌其间,970米至4196米的垂直海拔落差孕育出了一个充满魔力的“立体生态基因库”。盐边县森林覆盖率超63.86%,曾是典型的“富生态、穷经济”山区县。近年来,其瞄准立体林下空间,让魔芋这株古老作物在荫蔽下焕发新生。如今,盐边魔芋产业已从零星种植发展到综合产值突破4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过万元。
林间巧植土地“生金”
“这片魔芋培育得好,亩产预估5000斤,按当前市场价算,产值约1.7万元。”近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种植大户周俊宏已在永兴镇箐河村百亩魔芋林下种植基地里忙碌了起来。2023年,周俊宏引入抗病性强、产量高的珠芽金魔芋,如今,他种植的50亩珠芽金魔芋喜获丰收,仅开挖的20多亩地就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入。
在盐边县,这样的“掘金”故事正在不同海拔的林地间上演。在国胜乡大石房社区种植大户蔡清卫的200亩魔芋基地里,油茶树与魔芋和谐共生。“林下套种,省地又增效。”他站在地头笑着说,“去年试种30亩盈利近10万元,今年更是信心倍增。”在蔡清卫的带动下,大石房社区几乎家家都种起了魔芋,总种植面积近万亩。
在海拔更高的格萨拉彝族乡韭菜坪村的试验田里,新引进的谢庆花魔芋同样长势良好。村民沙体火站在田边说:“看这长势,新品种成活率100%。”
“我们这大部分海拔超过2000米,谢庆花魔芋试种成功,让高寒山区有了新产业。”格萨拉彝族乡党委副书记谢勇指着连片的魔芋田笑道。“经过这些年的测试、验证,确认在2100—2900米海拔,谢庆花魔芋的产量、品质都表现很好。”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滕志接过话头,这一魔芋新品种亩产量1.2—1.7吨,亩产值可达5000—7000元。
盐边县的转型始于对生态资源的清醒认知。盐边县委、县政府创新推行“桤木林+魔芋”“木本油料+魔芋”等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盘活林地资源2.5万亩,既守住了生态红线,又破解了“林粮争地”困局。《盐边县现代魔芋产业园区规划》《盐边县林下珠芽金魔芋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等政策持续加码,22个魔芋种植地方标准的出台实现了适宜种植区域标准全覆盖,让农户把魔芋种得明白、管得科学。
一颗魔芋“72变”
在位于永兴镇的四川盐边金芋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仓储物流中心里,技术人员正指导新种植户给魔芋分级。2023年魔芋市场收购价仅8毛时,该公司以2元保底收购价将不少种植户拉出亏损泥潭,今年,这个价格已经涨到5元。
如今,该公司在永兴镇、国胜乡等地发展了千亩示范基地,推广珠芽金魔芋新品种。其还设立了“魔芋产业共富基金”,奖励高产种植户,而股权共持模式——魔芋全产业链员工均持有股份、员工持股比例高达34%,则真正实现了“农民变股东”。
在技术的支持下,盐边魔芋的“变身术”令人惊叹:无硫魔芋粉、Q弹的休闲零食、便捷的代餐主食、高端的保健食品等琳琅满目,魔芋花椒精酿啤酒、魔芋芒果汽水等新奇产品也在不断拓展产业边界。目前,出自盐边县的魔芋产品已经走向了世界。
在种植、加工端蓬勃发展的同时,盐边魔芋的产业链条也在向文旅领域延伸。在红格镇,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现代农业公园正拔地而起。按照“一环三区十项目”的蓝图,这里将汇聚魔芋魔法学院、魔芋观光工厂、种质创新中心等业态。目前,民宿、餐厅等周边业态已经亮相,有效激活了当地服务业,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
从林下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创意无限的文旅体验,其貌不扬的魔芋正在攀枝花西部这片绿意盎然的山野间,书写着小作物撬动大产业、“绿叶子”换来“金票子”的共富新篇。
责任编辑: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