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贵州织金林下竹荪守护生态又富农

2025-09-05 14:04 来源:中国食品报
 点击:

从8月中下旬开始,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林下竹荪陆续迎来采收季,当地菌农加紧采摘竹荪并对其进行干制,为安静的森林增添了热闹的气息。在织金县熊家场镇的林下竹荪基地,一些村民正在松林里采收竹荪,另一些村民正忙着把一篷篷雪白鲜嫩的竹荪串起来放到晾晒架上。晾晒架旁,数米高的袋子里装满了干制好的竹荪。“今年的竹荪产量高、品质好,不愁销路。基地生产的干竹荪已经全部被客户预定了,还有些客户会直接来基地采购新鲜竹荪。”当地村民介绍说。

村民把竹荪串成串进行晾晒

“合作社的林下竹荪采用仿野生方式种植。在林下种植竹荪可以减少林地杂草,从而减少森林火灾隐患。同时,林下竹荪施用的肥料、营养素可提高林地土壤的肥力,促进林木生长。”织金县熊家场镇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表示。

竹荪属于中高端食用菌,广受食客青睐。织金县地处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林区温暖潮湿,森林郁闭度高,为竹荪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热和遮阴条件。同时,当地林地租赁费用较低,水电可引入林下种植区,且公路直达林区,为林下竹荪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便利。织金县种植的竹荪以“红托竹荪”为主,其具有独特的清香,肉厚且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作为贵州省的竹荪主产区,织金县近年来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推动竹荪产业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大力推广竹荪林下种植,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凸显竹荪的生态品质,实现了节本增效。

织金县将林下竹荪产业作为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推动产业发展。该县出台《织金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将竹荪产业列为重点农业产业,重点发展林下竹荪种植。2021-2024年,织金县每年都拟定并印发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方案,指导全县各乡镇发展林下竹荪种植。同时,通过补助菌棒的形式推动企业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近年来累计争取到700万元资金直接补助实施主体;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竹荪菌种选育、生态栽培技术改良等研究,推广林下套种、大棚错季种植、庭院栽培等模式,并组建专家团队深入田间指导种植,在不占用耕地、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竹荪产量,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协同发展;组织竹荪企业申报贵州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投入竹荪产业发展;印发《织金县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方案》,提出依靠中央、省、市科研机构力量,组成科技特派团,指导竹荪种植工作,着力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防治问题,选育优良菌株、制种推广。

织金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织金林下竹荪采用了多种节本增效措施以及“菌材+菌棒”模式,以降低种植成本;选择具有抗病丰产等特点的红托竹荪菌种,以提高竹荪产量;生产过程中使用无人机运送菌棒、菌材、薄膜等物资,采用割草机等设备,以提升运输效率及整地的速度与质量。

据了解,织金县出产的林下竹荪品相、口感、营养价值较高,每斤的市场价比普通竹荪高10元左右。今年,织金县发展林下竹荪种植1万余亩,按往年的收益情况推测,在不发生灾害的情况下,1万亩竹荪的收益约为3.5亿元,净利润在5000万元左右。

如今,竹荪产业已覆盖织金县的26个乡镇(街道),全县红托竹荪种植规模达1.88万亩,带动9万农户就业;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超5000人,竹荪全产业链总产值已达18亿元;织金县的竹荪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进入了东南亚、欧美等地区的市场。

织金林下竹荪产业在守护当地生态、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一大亮点。下一步,织金县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竹荪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打造“织金竹荪”区域公共品牌,让竹荪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常青树”。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