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聚焦 消费 农乡 品牌 深度 卫生 监管 曝光 基层 法制 视频

四川果业攀高图强

2025-09-05 14:04 来源:中国食品网
 点击:

在四川省的广袤大地上,果业近年来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资阳市安岳县的柠檬产业借助智慧气象监测网络,从“靠天吃饭”迈向“知天管理”,大幅提升了抗灾能力和经济效益;广元市昭化区的猕猴桃借助助农直播,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广元市苍溪县青盐村在荒坡上种下雪梨,不仅结出了“经济果实”,更结出了“生态果实”……从智慧农管到打通产销新渠道,再到生态化发展,这一系列探索正是四川果业攀高图强的生动缩影。

科技赋能柠檬智慧农管

“下周天气适宜加强果园秋季管理,建议适时施肥促进果实膨大……”近日,安岳县柠檬种植户龙海洋收到了来自四川省柠檬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的第33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专报。这份专报的背后,是一张覆盖全县的智慧气象监测网络——安岳全县的61个气象观测站中,有10个专为柠檬产业园设置,它们如同守护果园的“哨兵”,每隔5分钟实时传输雨量、湿度、温度、土壤水分等关键数据。

“花芽分化期的适宜温湿度能提升花期质量,病虫害防控关键期的精准预报可优化施药时间,气象对柠檬全生长周期的影响贯穿始终。”安岳县柠檬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马静华指出,柠檬生长对气象条件极为敏感。以往,传统气象服务多提供普适性要素预报,面对灾害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近年来,四川省柠檬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以精准化、智慧化服务为抓手,推动传统农业从“依赖自然”转向“应对自然、利用自然”,构建起从田间“哨兵”到全县“云网”的服务体系,大幅提升了柠檬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据安岳县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依托微信公众号搭建起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子平台,将专业数据与智能网格预报相结合,转化为通俗实用的种植建议,再通过短信、微信群、部门协同网等渠道发送给种植户。

“以前‘靠天吃饭’心里没底,现在提前‘知天管理’,柠檬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保障。”龙海洋的感慨道出了众多种植户的心声。“今年3月的倒春寒和快速升温,使春花授粉期从10—15天缩短到3—4天,幸亏有气象预警,我们通过滴灌调温减少了30%的损失,今年亩产预计可达4000斤。”安岳县一家农业开发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现在公司每周都会收到专属气象短信,如遇转折性或极端天气,信息发送频次还会加密。

为提升服务的科技含量,四川省柠檬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展了8项科研攻关,涵盖柠檬生长气象环境、产量预报、冻害防控等领域。2024年11月,全国首个柠檬气象地方标准《柠檬种植农业气象服务规范》正式实施;今年,《柠檬种植农业气象观测服务规范》也成功立项,为柠檬气象服务提供了“四川方案”。

资阳市气象局副局长朱召勇介绍,目前,四川省柠檬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了柠檬全生长发育期气象影响指标体系,实现了柠檬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提前3天发布,每周发送专报提示未来7天的气象灾害风险,服务覆盖川渝71个重点乡镇、327家合作社、11万种植大户及27家加工企业;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等合作建设试验田,开展联合攻关,目前正在推进川渝地区气象条件对柠檬产量的影响、柠檬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等项目研究,未来还将探索柠檬气象保险指数、干旱期土壤水分与灌溉的关系、卫星遥感数据应用等领域。

从“被动防灾”到“主动调控”,从“单一预报”到“全产业链服务”,四川省柠檬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的探索,不仅显著增强了农业气象灾害应对能力与产业效益,更为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直播助猕猴桃走出大山

眼下正值猕猴桃成熟上市的旺季,在广元市昭化区清水镇松梁村、元坝镇紫云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果型饱满、色泽鲜亮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采摘、分拣、装箱;主播们架起设备,镜头从葱郁的果园缓缓移到饱满的果实上,一边现场品尝、讲解口感风味,一边介绍种植过程,让网友直观地感受当地特产——紫云猕猴桃的优良品质。“直播能让更多人了解紫云猕猴桃,我看着订单不停增加,知道果农们的辛苦没白费,特别有成就感。”主播安宗林说。

为了打通产销新渠道,让紫云猕猴桃加速销往各地,昭化区近日组织了以“甜‘猕’相约·直播助农”为主题的猕猴桃直播比赛,通过镜头向网友全方位推介紫云猕猴桃。为确保直播助农既“有热度”更“见实效”,昭化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种植基地,手把手指导果农做好采收前的管理工作;针对参与直播的主播开展专项培训,帮助主播更好地推介产品。此次直播比赛不仅帮果农拓宽了销路,更在当地培育出了一批会直播的新农人。

“从种植到销售,我们全程把关——不仅提供技术培训,严格监管农资使用和采收时间,在疏果套袋、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环节从严要求,采收前还会抽样检测农残、糖分,保证消费者能吃到高品质的紫云猕猴桃。”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吕志勇介绍,目前,昭化区猕猴桃种植总面积已达4.2万余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占比超80%,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今年预计总产量可达1.5万吨。下一步,昭化区将持续完善冷链物流、包装仓储等,让更多昭化特色农产品借助直播电商走出大山。

荒坡种雪梨增绿增收

除了猕猴桃,雪梨近期也迎来了丰收。在苍溪县云峰镇青盐村,成片的梨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荒山、荒坡。这几年,村里鼓励我们在房前屋后、坡台地上种植梨树,结出的雪梨又大又好。我家今年卖了好几吨雪梨,比去年多赚了几千块钱。”青盐村村民张华甫指着成片的梨树说。如今,漫山遍野的梨树不仅染绿了山头,更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我们村积极响应‘两山’理念,决定在生态保护中寻求发展。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村里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合种植雪梨。村里就动员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边坡台地这些闲置土地资源,见缝插绿,规模发展雪梨种植。这样既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又能形成产业,美化村里的环境。真正是‘绿了山头,富了村民’。”青盐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刚富介绍,目前青盐村的雪梨种植面积已达2400多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3000吨,村民户均增收可达4000多元。

在发展雪梨产业的过程中,青盐村统一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这些长在庭院坡地上的“生态梨”走出去,成为抢手的“黄金果”。“青盐村的雪梨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每年都会过来批量采购。”采购商李大山说。

“青盐村通过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探索出了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云峰镇还有10余个村通过发展苍溪雪梨、红心猕猴桃、柑橘等特色种植产业,形成了‘一村一特色’,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云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祁有恒说。

责任编辑:吴运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