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融合’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获得2024年度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打造“杭韵市井”食品安全农贸市场入选市级“买菜一件事”试点……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以“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一菜一早”品牌建设与“买菜一件事”改革双轮驱动,实现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品牌建设“三步走”,用“小菜场”撬动“大民生”,交出食安、共富、幸福的亮眼答卷。
创新机制筑牢食安防线
立足食品安全核心诉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构建起“市场自检、三方巡测、监督抽检”的三位一体快检体系。今年以来,已完成农贸市场自检15.7万批次、生鲜门店第三方日常巡检2.8万批次、农产品监督抽检2079批次,总量位居浙江省前列。同时,创新建立“1+3”生鲜检测实验室网络,对全区生鲜店能实现每周全覆盖“体检”。
针对商户农产品快检阳性带来损失顾虑,该局在全省首创生鲜门店专用食用农产品快检阳性食责险,并向全区25家农贸市场推广覆盖,今年已累计赔付快检阳性损失案件252起,共计赔付11920元,让商户从“不敢检”转变为“主动检”。
此外,该局重新修订《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绩效评价办法》,将食安考核权重从20%提至33%,建立“日抽检、周考核、月评比”机制,实行农贸市场考核重大食品安全管理事故“一票否决”。邀请科研院所、行业专家、市场代表共同研究起草《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杭州市团体标准,并顺利通过标准评审会,预计将于今年9月份正式发布实施,推出可复制的“西湖经验”。
科技赋能让“问题菜”无所遁形
据悉,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开发全市首个生鲜快检数字驾驶舱,将全区划分为11个智慧网格,集成门店动态管理、检测进程管理、检测数据分析、智能视频监控、数智追溯管理、隐患闭环管理六大功能模块,动态管理全区生鲜门店的数量点位、风险等级等内容,并根据快检数据研判高风险农产品和经营主体。驾驶舱正式运行以来,已动态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等级179家次,自动生成快检分析报告132份,精准锁定32家次问题商户。
该局还将数字驾驶舱检测信息与“浙食链”系统进行贯通,创新“一码溯源”机制,对快检阳性产品通过平台一键触发监督抽检、立案查处流程。试点“浙食链”系统“碰一碰”溯源技术,上下游之间可以通过“碰一碰”实现交易数据流转,消费者手机轻触即可获取商品全链条信息。目前全区农贸市场经营户共1112户注册“浙食链”,84405批次食品通过“浙食链”流转,重点品种上链率达99%,并在全区市场及小蔬菜门店布设电子公示屏203块,实时滚动商户经营情况、信用评价、检测结果等信息,让食品安全“抬头可见”。
此外,该局积极擦亮“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品牌,累计建设25个常态化便民检测点和1个流动检测点,引入“拍一拍”功能,群众解锁手机“拍一拍”,即可立即打开送检页面,市民送检最快10分钟即可获取结果,免费为居民提供快检1047批次,组织开展各类“百姓点检”活动20场次,惠及群众和企业3000余人次。
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共富
文二菜市采用多巴胺配色,东山弄市集以西湖十景为蓝本,松木场菜市凸显“西湖韵味”,古荡菜市则演绎“怀旧民国风”……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一场一方案、一场一特色”改造原则,通过美学升级、业态创新、流量引爆,打造“一菜一早”市集品牌样板。
同时,瞄准年轻客群需求,西湖区引入咖啡茶饮、手作烘焙等18类新业态。古荡市场推出“大厨代炒+居民自炒”双模式共享厨房,东山市集骑行驿站组织城市探索活动,骆家庄市场贯通三楼影院实现“观影买菜无缝衔接”,文二菜市“称心书房”实现阅读消费融合,集成缝补、理发等社区服务。
该局还在市场推出地理标志产品、名优老字号等销售专区,招引西湖野生鱼、朱太公鱼丸、采荷杭州卤鸭系列特色品牌。以东山弄市集为例,设立品牌专柜19家、特色农产品专柜17家,摊位年销售额达800余万元,其中西湖鱼市年销售额超70万元。创新“共富摊位”模式,蒋村柿集开辟31个爱心摊位,支持困难群众用“幸福币”兑换平价菜,惠及2000余人次,销售平价菜超百万元。
责任编辑:吴运竑